2020年12月12日 星期六

磨墨




一年一度的寫春聯,也是一年一度寫毛筆的時候,雖然用墨汁比較快,但還是喜歡用磨墨的。


或者有人覺得磨墨只是一種情懷,但我總是感覺磨墨有更深層肌肉訓練上的意義。


以前磨墨總是求快,手用力轉超快,總是酸在手指與小手臂。以武術訓練來講,這樣應該是錯的用力模式。理論上,應該是放鬆前面,至少用肩胛骨周邊的肌肉,最好是用上核心的肌群來磨墨,像搖肢一樣。所以應該是抓住墨條,放到硯台上,然後把手臂掛上去,手只承受手臂的重量,不要再多加力量上去,先試著用肩胛周邊的力量來推動墨條,再慢慢試著用更核心的力量來推動。


這樣磨,轉數不會很快,但反而會促進身體與手臂的力量整合,對書法藝術的養成而言,或者可以說是雖慢實快了。古人說:「磨墨如病夫。」我是這樣體會的。


其實我常常覺得武術與書法很有關係,這個一筆一劃,就如同一拳一腳,我個人是認為不一定要求好看,但是要求自然,不要為了求好看,亂加一些不自然的東西,能夠自然,最後就會好看。


二王體系之所以很難超越,就是因為他合乎自然,用最順手最沒有多餘動作的方法去寫字,最後就會像二王,若是字型拉正一點就會像顏體,運筆快一點,收筆加上抖震之力就會像瘦金,大概是這樣。


其實我常常覺得宋徽宗必然是個武術高手,你去看他的詩帖,字寫的很大,你看他那個筆速,他整個手應該非常鬆,如果是揮刀必然也是乾淨利落,因為他筆速很快,所以他方向轉折的時候需要抖震之力來轉向或剎停,就像飆車需要甩尾一樣,是非常自然的,不一定是有意為之的。所以寫瘦金如果沒有那個筆速,只是在學外型,就好像車速不高,又硬要甩尾一樣很奇怪說… 


筆速要快,又要剛健,就一定要把手放鬆,用核心力量來運筆,核心只要微轉,手就已經跑很遠了。如此,方能於揚眉瞬目之間,縱橫筆墨於紙上。所以,如果以純書法訓練而言,於磨墨中體會用力的方法,或許還是有其訓練上之意義的!



2020年11月7日 星期六

對於現代書法的小意見

 


有時逛逛書法展,以現代碑帖流傳之方便,其實有下功夫的書法家都很厲害了,只是有時逛來逛去,發現大家者都是在重覆書寫唐詩宋詞,不然就是心經,沒有自己的聲音。


所以就看到每個人都在寫大江東去浪淘盡,甚至一個展就出現兩幅不同字體的念奴嬌… 等等。我覺得搞書法的還是要加強一下自己的國文能力,可以寫自己的東西,會比較有時代性,如果古文實在不行,可以寫白話文,總是要寫一點自己心中的吶喊吧!不然千篇一律古人的文字,又何必有現代人呢?


晉唐時期,書法家多是寫自己要寫的東西,比如王羲之就是寫寫信,顏真卿、蘇東坡也多是寫自己的文字。智永千字文這一類是為了傳承,到元代趙孟頫之後才比較有系統的傳抄古代名篇,但那時書法家的文字功力尚在,寫個詩詞不成問題。到近代文字功力每況愈下,變成只能傳抄古人文字,自己造不出詩文了。但畢竟書法是文字的藝術,如果文字不是自己的,那在藝術上不能不說是一個缺憾吧!


此外,雖然書法的受眾還是以華人為主,傳統文化上還是以儒釋道為主流,但是以世界文化上的主流分布上,應是以基督天主教文明佔大部分,或者也可以創作一些基督文明的作品,就不要每個人都在抄心經了。我不是說心經不好,只是每個人都在抄心經在藝術創作上就未免太單一。我看董陽孜有一幅作品是用很粗很粗的線條寫「雄渾」二字,其實用這個寫法,來寫一幅「阿門」應該也不錯吧!

2020年11月1日 星期日

偶得

庭院芳春樹
江山無故人
輕車行遠道
回首在紅塵
                    2020/11/01  真韻

上面那幅畫是去鼎泰豐吃小籠包拍的,江兆申的作品

2020年10月31日 星期六

參觀畫展-吳士偉: 不在繁華色相中

 



第一次看到吳士偉先生的畫,是在網路上,是幅靜物花卉,感覺顏色很美,畫中光線如秋涼的午後,枝葉雲繞,光華流轉,好不詩意。


後來看吳老師的youtube頻道,感覺畫家頭大大的,講話很有古人的味道,果然吃這行飯的還是要長的像古人一點。


最近剛好看到紫藤廬有吳老師的畫展,正好小朋友也去上幼稚園了,比較有空,就趁機去參觀一下,上面那個錄影就隨手錄的,大概把一樓展場錄一遍,二樓就沒有錄了。


吳老師的畫,常常讓我想到晏殊的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種充滿盛世光華,但是又沒有像吳昌碩這樣很強的氣勢,反而像一個人優優雅雅,又悠悠閒閒,靜靜的享受時光流逝的感覺,一種宋代文人,像是晏殊這種富二代的感覺。


吳老師的用色個人感覺應有受西方印像派影響,用色上是比較豐富的,但是比較偏向柯洛這種帶灰綠色調的感覺,與莫內這些又不同了。有時在網路上看,因為螢幕光線的關係,有覺得有些有點像龐均先生的畫,當然龐均的有些畫是往傳統文人畫靠攏的油畫,或者因此有共通之處吧!





2020年10月18日 星期日

微雨出門有感

林徑雨聲輕

寒山月半清

歸來唯獨坐

一曲寄平生

2020/10/18  庚韻

以現代社會的用詞用字及思惟,用古文表達會遇到很難濃縮之後放入行文脈絡的問題,尤以詩詞為最。古代用詞簡單,多半兩個字可以組成一個詞,但是現代有許多外文翻過來的用詞,或是新科技產生的用詞,一旦簡化濃縮之後,可能就沒有人看的懂了,而不濃縮直接放進去又很難合律,或是像大象入小河,把好幾個字塞到比如說五言詩這種小水坑,整個爆掉。但是這些用詞不放進去,寫出來的東西就整個沒有時代性,如同空唐詩,穿著古人的衣服,卻沒有自己的時代性,裡面空空的。其實民初就已經有這個現象了,只是到今天網路時代尤烈。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時代已經不適合古詩詞的發展,要表達自己的東西,可能youtube或抖音會比較能表達或傳達吧!古詩詞就留給我們夜深人靜時,關起門來玩味吧!

2020年10月10日 星期六

古琴與我


 與古琴的初次接觸,是在國中時讀笑傲江湖,看令狐沖彈才知道有這個樂器。那時古琴還是非常冷門的樂器,在唱片行也很少看到古琴的cd,找來找去,只找到風潮唱片有出一套古琴名家名曲四片專輯,就買來隨便聽,好像不是很好聽,也不是很難聽,那時基本上聽不懂。


高中在建中圖書館看各種武俠小說時,不小心翻到了唐健垣先生的琴府,那大概是當時唯一出版的古琴書籍吧!琴府大概等於是一本把當時能找到的新舊古琴資料集在一起的大全集。琴譜當然是看不懂,但是覺得其中對古琴木材的選用很神奇,好像要去深山找雷擊木,就是被雷劈過的木材,等等很神奇的記載。

其實我這個人音樂很差,以前學鋼琴半年就不學了,五線譜簡單的勉強會看,基本上還是簡譜比較ok。音感就更差了,小學國中音樂要考聽音,基本上我覺得我聽到的每個音都是do,勉強混60分及格就好,呵呵呵!還有我唱歌喜歡亂加裝飾音,大概受到王洛賓先生的影響,又常走音,反正音樂老師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隨便給個分數就過關了。

雖然音樂很差,但是對學樂器還是有一種情懷,後來在大七下學期已經變實習醫師,即將離開大學生活的時候,看到台大要成立古琴社了,激發了我從金庸武俠小說而來了古琴魂,決定要變成令狐沖,打敗邪惡的左冷禪與岳不群,報名參加古琴社。

那時古琴社課是在週間的下午,我記得還要跟同學告個假,溜出醫院,當然那時我已run完內外科,開始run爽科了,比較有空檔,但是能溜出醫院回總區還是非常開心。而且指導老師是黃貞婷老師,是個正妹,當然心情更好,呵呵呵!

好在古琴是指法譜,基本上不用看五線譜,絃律結奏的空間也比較大,比較適合我這種隨意發揮派,當然如果要當一個演奏家的話還是要嚴謹一點啦!不過自己在家彈就可以看自己的感覺彈,就像詩詞朗誦,是可以有一定程度的變異性的。

那時的社長是葉鴻霈,是很熱心的創社社長,學古琴當然要買古琴,就跟著他去看琴。根據我看琴府一書的經驗,古琴這種樂器是很吃神兵利器的,就是琴與琴之間是差很多的,所以就花光我二十幾年的積蓄,買了馬維衡的斷紋琴,呵呵呵!後來聽說大陸開始瘋古琴,馬維衡的琴價在幾年後被炒上十倍,那就買不起了…。不過我相信未來琴價會降下來,因為古琴不像小提琴是世界性的樂器,古琴的群眾還是以華人為主,所以隨著大陸國力在習大大的領導下向毛時代趨近,琴價向下修正的機率比較大。古琴在毛時代是最慘的樂器,據載文革光廣州就打壞二百多把,甚至唐琴也拆開偽裝成中藥行晒藥的木板,直到很多年後才被識者修復。

大學畢業之後,改向陳慶燦老師學琴,大概斷斷續續學到當完兵,到當住院醫師太忙就沒有再學了。現在回想起來,當兵前後的那一段時間,大概就是我練琴最認真的一段時間了。話說我當兵還算爽爽過,抽到在林口憲校當醫官,憲校有圖書館,有全套的黃易武俠小說。當兵是規定九點半要睡覺,但是窗戶關起來躲在房間大概也沒有人管,就醫務隊一人借幾本小說,晚上全隊一起看黃易的小說,很快就把大唐雙龍傳、尋秦記…等等給看完了。結果晚上又沒事做了,那是賈伯斯還沒有發明智慧型手機的年代,沒有手機可以滑,所以我就把古琴帶去部隊,晚上就是練琴時間。反正古琴聲音小,不吵人,而且醫官是二到四人一房,居住空間比較好。那時白天有空就練水肢、站椿,晚上練古琴,現在回想起來算是最好的一段時光,有時看到一些用盡心思逃兵的,覺得真是何苦來哉,當兵運氣不要太差的話,都比在醫院當實習醫師輕鬆,薪水也比台大實習醫師好,又包吃包住,不當白不當!當然也一些逃兵又自稱愛台灣的,聽起來真的很怪,還有政治人物不當兵又自稱愛台灣的,看起來就更可疑了。

退伍後先去小醫院打工兩個月,賺的錢又買了一把馬維衡斷紋琴,然後就進台大家醫科做住院醫師,然後買房結婚生小孩,就愈彈愈少,然後就剩下當兵天天彈,邊彈邊發呆也能彈的良宵引了,哈哈哈!

2020年9月15日 星期二

阿彌陀佛救我一命

 以下是真人真事的一個小故事


話說我家祖先是從泉州遷來鹿港,世居於鹿港海邊的農村之中。因為施琅攻台受媽祖保佑之故,施琅自大陸恭請媽祖來台,是為鹿港天后宮。所以我家世代以來也是以媽祖為信仰,而所居住的村莊,因為是以泉州移民為主,所以有一座慶安宮,是供奉大宋太后娘娘及王爺的。因為宋朝最後是亡於福建,這等於是把大宋遺民反元復宋的願望移情到宗教之中,這個信仰是從泉州帶過來的。


我祖父平日是在果菜市場工作,有空的時候則兼任慶安宮的主事,是義務的,有人問事時負責主持儀式。我爸媽本身沒有什麼明確的宗教信仰,就是拿香跟著拜的那種,但是過年回去的時候,大家還是一起喝平安符水及上各大廟宇拜拜,基本上是佛道都拜。


我小時候就跟著看東看西,也看不太懂,但是不知道何時,就是知道有一個 「阿彌陀佛」很厲害,是怎樣個厲害法,我也不知道,反正小孩子心裡就是知道很厲害很厲害就是了。


大概是小學低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放假回鄉下,就坐在客廳吃飯,突然被菜卡住喉龍,我弄了一下,咳不出來,感覺快窒息了。當時我媽坐在旁邊,但她不可能會哈母利克法,當然也不可能會BLS或ACLS之類的。眼看著感覺自己快掛了,突然想到「阿彌陀佛」,心裡突然一念「阿彌陀佛」,心中一念,口中頓時一口水湧出,菜就順勢出來了,逃過一劫,我猜我老媽當時沒有意會到我在鬼門關前走一次了。當然這時唸佛,有一種放棄一切,唯求阿彌陀佛的感覺,平常沒有生死交關的時候,總是心頭有罣礙,沒有辦法做到,我感覺若是平時也能做到,或者就能感應交道了。


當然也可以科學解釋,就是心裡很強烈的想唸一句話,結果喉部肌肉受到影響,就把東西咳出來了。當然,如果這個推論是正確的,或者可以改寫急救的SOP,但至少到目前為止,醫學界的急救方法並沒有改寫。


所以我還是相信,諸佛菩薩是實有者,只是我們平時做不到一心唸佛,所以沒有辦法有如斯響應,若是能夠時時一心唸佛,或者可以感應交道,與諸佛菩薩親近。


聖經也有類似的講法,但是我聖經不熟,就講我大概的印像,好像是叫人捨棄一切,跟隨耶穌,就可以到達父的所在,耶穌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2020年9月13日 星期日

音樂中的武術

百般技藝,其用雖殊,然其體皆根源於人體運動之力量運作,故其道若一也。子曰:吾道一以貫之。是故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今拜網路科技之賜,各行頂尖高手之錄像,可以觀於掌中,或可以比較而有益焉!


今取阿格麗希早年之鋼琴錄影,可以觀察到其手臂粗度及手臂運作之鬆重表現,有威猛之音響外顯,亦有鬆柔彈振之內涵,以她身材與手臂比例而論,我會覺得像是練南派拳術的。另外不管琴音如何激越,其中軸絕無大幅度之晃動,與拳諺之中土不離位若合符節,用現代的話講,就是她的核心肌群強大而穩定的支持她的手。從她腰與胸腔之比例,可以推測華服之下,是一具充滿力量的身軀,但是從露出的手臂來看,又無現代健美所展現的肌肉虯結。

阿格麗希今已老矣,但在高強度的演奏生涯中老而彌堅,未有重大職業傷病傳出,其於身體力量之運用或有值得參考之處。武術愛好者也可以思考,如果對手是阿格麗希,是否打得過,身體素質是否與之相比尚有不足之處!

當然,演奏家還是女性比較好觀察,因為男生都穿太多了…哈哈哈!


2020年9月2日 星期三

吃飯


 

子曰:民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從小到大,飯是天天都要吃的,只是每個人吃了這麼多年,到底吃出什麼心得,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就很大了。小時候大部分吃家裡,上學則吃便當,假日有時和家人上館子,吃來吃去好像也沒吃出什麼心得,直到去當兵…


我當兵的日子主要是在林口憲兵學校醫務隊,算是憲兵的基層訓練單位,來來往往受訓的人員非常多。部隊裡的米飯,不知道是不是放太久,吃起來常常覺得粉粉的,沒什麼顆粒感。吃的肉常常是冷凍炸肉排,粉很厚,肉錘扁扁又很紅的那種。當然,我入伍之後天天吃這樣,除了米比較粉之外,和台大宿舍餐廳的水平也不會差太多,當時也不覺得如何。直到有一天晚上派去五股支援憲兵特勤隊,特勤隊弟兄很熱情招呼我們,晚上快九點要回部隊時,請我們喝一碗他們的宵夜,竟然是一碗滿滿有正常肉紋的肉煮的肉湯。當一個很久沒吃到未加工的肉的人,喝到一碗真正肉做的湯,突然有種終於吃到真正的肉的感動。才驚覺原來特勤隊連宵夜都吃這麼好,難怪可以練成這麼壯,所以我們普通兵這麼遜,也是有理由的。就像工蜂與蜂王,從小就吃不同的食物,真正有戰鬥力的兵跟擺樣子的兵,吃的東西也是不一樣的。


從這時我才發現,我平常都吃太差了,就算入伍前,也是吃太差。主要是我自己控制自己的伙食費,大約一餐從大一的五六十元,到大七吃醫院地下街大概七八十元,如果要照特勤隊的伙食,每餐都要吃到真正的食物,而不是一堆加工食品,一餐大概要抓到一百五十左右,當然,到今日,大概要更高。可能就是吃太差,所以當時人瘦巴巴,功夫進步很慢吧!此外,台大宿舍餐廳,以我常吃的女九舍為例,很多都是各種炸物,真正的肉很少,可能也是要配合學生壓低價格,但是以營養的觀點來看,真的很不足。我記得我之前去美國杜克大學及史丹福大學遊學的時候,美國大學餐廳吃的之好,天天buffet吃到飽,當然伙食費也是很高啦!台大與美國一流大學或者在某些方面可以一拼,但是學生飲食與營養方面就差太多了,說不定也是有蜂王與工蜂的差距。當然,大部分台大學生的家境也是很普通,沒有辦法供養小孩天天像史丹福大學這樣吃啦!所以與其說是學校的差距,不如說是國力的差距吧!


所以我現在盡量不要省買菜買肉的錢,畢竟人生輸在哪裡都有可能,但是輸在吃太差就太不值得了,畢竟現在醫生雖然買不起豪宅與豪車,但是到好市多大採購還是辦得到的,吃下肚的才是真的,不是嗎?






2020年8月12日 星期三

縱鶴拳 雙蝴蝶套路

 
雙蝴蝶是我很喜歡的套路 ,終於練滿1000遍,拖拖拉拉大概花半年才完成。 但是我覺得我的最篩浪手還是沒有練得很好,不過短期內很難進步太多 ,就先這樣子吧 !影片是拜託老婆錄的,人照的很小,但是老婆是3C電腦門外漢,也很難要求太多,只能先這樣子記錄一下了!

2020年7月24日 星期五

談談正身法



上述文字出自薛顛象形拳法真詮,按照薛顛的原意,是希望能夠寫出一本,能看書練成拳法武藝的書,以免「斯道自我得之,復自我失之。」大有藏之名山,傳諸後世之意。當然,這種身體動作的描述,只看文字很難復原實際操作的情況,可惜當年尚無錄影設備,能留存影像,以供後人配合文字理解,如果薛顛現在還活著,當可隨書附上youtube超連結,完成他偉大的願望。

但是其中講拳理的部分,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為了廣傳拳法,他大部分已用白話書寫,上面這個正身法,如果還原成傳統的講法,那大概就是三較九要、虛靈頂勁、涵胸拔背之類的。而正身,是每一個人都需要的,不管是否有練武術,身體時時擺正,自然少生病痛,所以薛顛這一部分的文字對所有人都很有參考意義。

文中講身正首要就是脊椎要擺正,實行方法就是耳與肩對,這樣頸椎胸椎就基本拉正了,而後鼻相對臍,這樣基本左右不偏了,而後就是時時保持,文中引中庸之言: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當然,我們也可以引論語: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身體時時擺正,自然漸漸遠離各種筋骨疾病,甚至五臟六腑疾病,而天天歪七扭八,不正其身,早晚要去跟醫生報到!

這個修養功夫好像信宗教,時時拿這道理往自己身上套,沒練時也在練,有練時也在練,色不礙空,空不礙色,久而久之自然產生變化。

當然,更深入去看,可以參考大學所言:修身在正其心。而大學又講: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所以為什麼我們已經拉正的身體又會歪掉,因為骨頭自己不會位移,位移都是肌肉張力造成的,各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都會造成肌肉張力的改變,從而拉動骨頭移位不正,所以修身在正其心。但是心的狀態很難掌握,所以還是從身上來勘驗比較容易。

雖然看武俠小說,都有很厲害的武林秘笈,比如九陰真經、九陽真經之類的,但是以中國傳統武術而言,我覺得大學中庸等書就是最大的武林秘笈,像形意拳郭雲深、孫祿堂一脈特別喜歡提到中庸的內容,而我個人比較喜歡大學,當然其它老莊都還有很多東西,等待每個人去發掘,這些都是公開的武林秘笈喔!

所以正身,雖然看起來一點也不起眼,也不神奇,離葵花寶典差十萬八千里,但是身不正,不止功夫很難進步,連求個身體健康都談不上,而我們努力把身體拉正,其實並不難,難在時時刻刻,念茲在茲,最後達到自然而然,本來如是,這個就是我們要努力的了!

2020年7月19日 星期日

古文觀止之外

現在這個時代,講古文好像有點out of date,但是學古文對我們以方塊字為母語的,實在不難,有興趣完全可以自學,不用什麼國文老師,也不用花很多時間,順便學學,很容易就達到一定程度。當然,我講的學習古文是指能看懂古文而論,至於考試喜歡考的修辭法,字音字義分析,那是讓國文老師混口飯吃,屬於考試技巧之一,倒不是我們古文學習的重點。

自學古文簡單來講,先拿一本古文觀止,隨便翻翻,每天看一篇能看懂的,一陣子自然能看懂的文章愈來愈多。原則上唐宋元明的文章大大容易於先秦,除了時代遠近之外,我覺得文體演變與科技也很有關係。先秦只有竹簡的時代,資訊傳遞困難,可能現代只有幾Kb的資訊量,古時候就要一大綑竹簡,想要傳遞,還要一個人加一匹馬,不像現代人,小小一個隨身碟就好幾G,手機line一下,幾百Mb就寄出去了。所以先秦的文章,往往像現代製作壓縮檔一樣,而且是壓縮到極限的那種。若是易經這種可能從殷商甲骨文時代傳下來的文字,那就壓縮的更厲害,像乾卦,就給元亨利貞四個字,畢竟多幾個字,可能就要多殺一隻烏龜,恐怕當時烏龜也不便宜。到春秋時代,孔子為易經作十翼,竹簡比較便宜,字數就比較多了。所以讀古文,就像是在解壓縮,當然壓縮愈厲害的檔案,解壓縮就愈困難,失真也會愈多!

當然,在現代資訊爆發的時代看來,古文這種不夠明確的表達,可能達不到現在的需求,但在資訊困難的古代,有壓縮檔總比檔案太大無法傳遞好。而且古時候的儲藏條件也不比現代,可能以古文壓縮形式會比白話形式有比較大的機會保存,複製及流傳。

或者到了現代,我們可以看現代白話譯本就好,但就如同前文所述,讀古文是種解壓縮的過程,每個人受限於知識經驗,解出來的東西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不同,如果不想被其它人騙,最好還是要自己能看原典。尤其是帝制兩千年,讀書人思想閹割太久,一些注解受皇權影響,可能有偏差,所以還是自己加減懂一點,比較不會被別人唬爛。

另外,古文能力對寫應試文章很有幫助,先以古文簡潔的結構在腦中運算,起承轉合的理路完成後,再擴寫成白話,這樣比較省腦袋的CPU!

其實我自己覺得我的文章出自戰國策、縱橫家之言,如果認真寫的話啦!我比較喜歡半駢半散的文章,比如李斯諫逐課書之類的。以球類運動來比喻的話,散句似在盤球,駢文類於快攻。通篇散句,缺乏亮點,四六滿紙,不夠沈潛。就像球賽,勢均力敵,整場球傳來傳去無法得分,不好看。實力差太多,一方一直快攻灌籃,也不好看。散句用於論理,一旦論成,即以駢體加強之,畢竟古人沒辦法像我們用粗體,或是換顏色來加強,用駢體,等於是音樂用重奏來加強主題的意思。

當然古文觀止之外還有很多好文章,比如寫書法都要寫的唐太宗大唐聖教序,或是江淹別賦、王粲登樓賦、清沈德潛的古詩源序...等等。還有許多佛道文章,平常儒生不取,國立編譯館也絕不會選的,比如永嘉禪師証道歌或靈源大道歌之類的。其中我覺得看不懂也要讀一下的是永明壽禪師的宗鏡錄序,用他自己的話講,是撈摝五乘機地,昇騰第一義天。這種把了義不二第一義之佛法,化入半駢半散的文體之中的功力,只能頂禮膜拜。

其實學寫文章不用像作文老師上課分析文章那樣,只要把喜歡的文章念很多遍,好像腦袋就會自然被滲透,沾染到作者的味道與行文節奏,或者可以稱之為薰修法吧!

2020年6月26日 星期五

誰在收藏中國 讀後感

這本書讀完,只能說至堪浩嘆!

話說這本書是2008年,也就是中國舉辦奧運的那年出的。現在回想起來,那就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的國力最高峰,在某位清華大學畢業的小學生即位之前。當然現在中國的國力下降,理論上文物的巿場價格也會隨之回落,這對文物本身不見得是件壞事!

書中主要內容是說改革開放之後,民間財富漸漸增加,終於突破重重限制,開了第一家拍賣公司之後,文物價格一飛沖天, 開啟了全民尋寶、挖寶、盜墓的混亂時代。在真品來源漸漸枯竭之後,各種低、中、高仿或利用高科技做舊的超高仿品又大行其道,甚至有博物館的管理員監守自盜,乃至外國人也帶著高科技到沿海撈船尋寶,這就是這本書大概的內容。

話說當年還在念書的時候,大概西元兩千年初吧,有時會躲到學校附近書局去看閒書。那時就開始流行盜墓筆記南派三叔 的故事,看著南派三叔大戰綠毛殭屍,從深山老林到南海大墓,好不過癮。現在回想起來,盜墓筆記恐怕就是在大陸當年 瘋狂全民盜墓的背景之下,取材寫出來的吧。誰在收藏中國一書中也提到一位盜墓高手的心得,基本上就是先看風水找穴,只要能開好穴的地方挖下去一定就大墓。畢竟中國堪輿學從唐朝楊救貧之後就沒有大的變化,所以唐宋元明清 的大必然符合三元理氣的規範。當然要確定墓主的身份,還要研究當地的地方誌 ,及父老傳說,所以盜墓這一行,水也是很深的。

再來就是講高仿品,因為高額的利潤與價差,讓仿造業者,騰籠換鳥,可以有系統的買進高科技儀器來分析真品的陶瓷成份 及釉料組成,來有系統的仿造古代陶瓷。又買進了科學儀器 來進行科學做舊。作者說怎麼樣做是行業機密,他守信用就不說了,我猜測應該是用X光放射線等儀器,對於仿品進行某種程度的照射,加速仿品的老化程度。所以目前的高仿品,按作者說已滲透到各大拍賣場及博物館中。所有去參觀過高仿品工廠的博物館專家,出來都不敢吭聲,大概眼鏡已經掉滿地了 。

當然作者也不可避免的有大中國的心態, 感嘆文物被不肖子孫倒賣、 破壞,甚至盜賣到海外。 擔心以後的人沒有辦法在自己的博物館,看到自己的文化。當然,在現在的風氣下,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不過我是沒有作者這麼悲觀,因為真正的寶藏,絕對不是這些出土文物,而是諸子百家學說經典, 以及鳩羅摩什及玄奘法師所譯過來的佛經,乃至六祖壇經、禪宗語錄等等。這些才是真正的中華寶藏,書中所述出土文物的世俗價值跟這些非物質的寶藏來比,只能用一句金剛經的話:千萬億分乃至算數比喻,所不能及。這些書如果後人能認真研究,把道理活到自己身上,那那些寶藏文物即使全部都不在了,也不要緊。 若是這些書都沒有人讀了,那就算博物館裡面有成山的文物,那也是沒什麼用。因為真的能用到自己身上的是這些不是那些,如是如是!

2020年6月22日 星期一

水彩寫生小記


雖然有時候會笑診所的護士妹妹,喜歡亂花錢買一些可愛但是沒什麼用的東西, 其實有時候我也會亂買東西,尤其是病人少的時候,上網逛來逛去就會不小心買許多東西 。我喜歡買一些很漂亮的畫畫本,很精緻的塊狀水彩組合 ,或是一些高級的墨條,雖然現在也很少畫畫寫字,但是買這些小東西,就好像一種小孩買玩具的感覺。
拜現代科技之賜,水彩出現了水筆這種產品,塊狀水彩的盒子也跟調色盤整合在一起,就再也不用像小時候一樣,帶著要充氣的水桶,大包小包的去水彩寫生了。

不過我以前畫水彩的經驗不是很多,大部分都是油畫寫生,但是油畫寫生要帶的器材實在是太多了, 在沒辦法專門花時間出門寫生的狀況下,還是水彩寫生比較可行。 這次因為去北海岸玩有跟阿公阿嬤一起,就比較不用帶小孩,順便來測試一下,我買的水彩用具好不好用。

話說北海岸這邊,大山大水,大片的天空,一個景裡面的空間跨度可能就有十公里以上,可以很清楚的觀察到距離所造成的色彩及造形變化。在寫生上來講,是比在城市好上太多。若是之後有帶初學者寫生,應該是要先從北海岸開始,熟悉山海天空的大格局,有一定程度之後,才可以在城市裡面寫生。因為都市裡的取景,人造物太多,構形無法太放鬆,但又需要很多的簡化與調整,空間距離可能就幾十公尺到幾百公尺,空間造成的顏色變化不大,為了帶出立體感,顏色與構形都要調整 。雖然在都市寫生很方便,包含吃喝,臨時大小便都很方便。但是從學習的角度,應該還是從北海岸這種大山大水的地方 開始, 比較容易培養出雄渾的氣勢。

很久沒有畫水彩了,在開始畫前還是有點緊張,先看清楚再動手。明信片大小的畫紙,略微勾勒龍洞的風光,其實一下子就畫好了。因為水彩要一氣呵成,沒辦法像油畫反覆壓色修正, 所以主要時間花在觀看, 一旦動筆,大概幾筆就完成了。

當然,我恐怕還沒有開發出這套用具 真正的 實力,大概還要多花時間熟悉各種顏色的調整,就當作一種新的嘗試的開始吧!

2020年6月13日 星期六

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 讀書心得

最近讀何立安博士這本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先做一些摘要再略述心得。

首先,在自己KEY IN 書名以前,我一直把書名看成抗老化你需要大量重訓,自己KEY IN之後才發現原來書名是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哈哈!

其實這本書就是在建議,要做「大重量」的訓練 才能夠獲得書中所謂:增強肌力、刺激骨質、強化神經···等等抗老化的效果。若是用小重量,想說以次數彌補重量,是達不到這樣的效果的。想想也合理,就像寫數學,寫10題簡單的題目,不如好好花時間做一題困難的題目,對於數學能力的進步,比較有幫助。寫一百題普通題目也無法達成寫一題奧林匹亞級的難題,所能達到的效果。

而何謂大重量訓練?
書中指出,要達到最大肌力的85% 才能有效刺激運動員的神經肌肉骨骼進步。所以在常規練習中,建議要能有計畫的觸及85%以上的高強度區域。

而書中指出,目前已知大肌群多關節動作最多能連續做10次的重量,大約是最大肌力的75% 。所以在這個重量以上,都有強化骨骼的效果 。(摘自書中P100)

書中又指出:肌力訓練理通常將最大肌力65%以下,視為低強度區,配合高反覆次數詞主要是訓練肌耐力。而最大肌力的65到85%是中強度,需配合力竭式訓練,主要是效果是肌肉生長。 85%以上是高強度區,主要訓練是提升最大肌力。(摘自書中 P137)

書的前半部主要是在講述重量訓練的概念 後半部則是深入講述動作訓練的細節 在此就不再贅述。

看完書主要的心得是我平常對病人的運動建議,都太保守了。病人常常覺得有散步就是有運動了,有的病人還會拿出手機APP表示自己一天萬步,很厲害了。感覺很像要小朋友寫十題九九乘法,結果小朋友交出一百題加減法,表示自己很厲害了。不過我通常是很鄉愿的同理病人已經很努力了,病人開開心心離開診間,皆大歡喜!因為這種病人,尤其是老人家,對自己已經很滿意了,你若是敢挑戰他,他會打開APP,跟你分享他每天每周每個月走多少步,直到你稱讚他為止,實在太恐怖了···呵呵呵!

我一般在建議病人運動,還是以徒手訓練為主,畢竟很多人連徒手都不太願意了,還要他們付錢請教練,未免天方夜譚。徒手的好處是方便,不用器械,在家就可以做,不拘場地,壞處是如果你要像書中所述,不斷觸及85%以上的高強度區域,你只能以能連續做10次的重量,大約是最大肌力的75% 為基準,依照肌力不斷改變動作,比如伏地挺身已經能做十下標準了,再來是不是要改偏重伏地挺身,最後挑戰單手伏地挺身。如果是用器械,那就加重量就好,反而比較簡單。

不過看診時間緊湊,只能大概提一下,病人沒有聽進去,或是基本知識或是資糧不足就沒辦法了。其實有時候感嘆,明明國高中都有體育老師,為何出社會後,感覺大部分人的體能知識,就像沙灘上的城堡一樣,已經被沖的無影無蹤了!

其實根本很少人有好好的上體育課,而我們的體育教學,也從來沒有把教導學生如何使用及鍛鍊身體做為教學中心,甚至很多老師其實是土法鍊鋼出身的,不認真教還好,一旦認真教,反而會把學生練傷,真是慘啊!

書中也建議大重量訓練的間隔要在48小時以上,我個人認為應該要休息到感覺神完氣足再做下一次訓練。這個練與養就進入科學與藝術的層次了。我當學生時天天都睡六小時,習以為常,當兵時依規定中午要睡到兩點,晚上九點半要睡,身體終於有養到了,才知道以前睡太少,養的不夠,耗的太多。去憲兵特勤支援順便搭伙,看到特勤的伙食餐餐大魚大肉,才知道原來要練成特勤這樣強壯,要吃這麼好,難怪我功夫進步慢,以前吃太差了,呵呵!這個長力量是富貴法,不用練太多下,但是每下要夠重,外加吃飽睡飽才練得上去。

當然中老年人我是不建議重量加太快啦!有些人的腹肌已經很薄,重量太大,腹壓升高要小心引發疝氣。有遇過近六十歲男性病人,跑去重訓,不知道他的訓練情形,但是他頗以大重量為傲,又吃不好,想減重練成漂亮六塊肌,結果很快就去開疝氣的刀了,不知道和重訓及減肥有沒有關係!











2020年5月25日 星期一

藥用癒瘡木VS神聖癒瘡木

藥用癒瘡木G. officinale


神聖癒瘡木G. sanctum

最近在家種癒瘡木,歷史上癒瘡木可是大大的有名,木材堅重,為商用木材中最重,本身含油分,耐腐蝕,可做為船舶螺旋槳的軸承。據說美國第一艘核潛水艇的螺旋槳軸承即是以癒瘡木製成。而舊金山1904年用癒瘡木作為市內電車的電纜絕緣木,到2000年才全面更換。但是因為太好用,已入瀕危名單,木材已管制交易,市面上不再流通。

我研究一下,正牌的癒瘡木,應該是藥用癒瘡木,而神聖癒瘡木性質接近,市場上又稱聖檀木。從網路上圖片,很難分清楚二者的差別,因為我兩種都有種,近距離來看,大概是神聖癒瘡木的葉緣角度比較銳利,而藥用癒瘡木的葉形比較圓潤。

其實我覺得藥用癒瘡木的葉子綠的很美,一枝有六葉,有沒有像一串銅錢?或許找個網紅風水大師宣傳一下可以招財,就會大受歡迎了喔!

主要是花開藍紫色,這很少見,想像一樹的綠上,有繽紛的藍與紫。似乎如此,方稱得上: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枝。有時看著家裡的小樹苗,心裡想著哪天有機會蓋一整區的透天墅,每一戶都要有庭有院有中庭,裡面再種上長大的癒瘡木,每天可以在裡面繞來去,上上下下。一下看樹在左,一下看樹在右,享受醉人的綠跟奇幻的藍色花朵。這樣一個可以住可以生活,還可遊可觀的建築,實是心中的大夢。

台北的房子大部分都可以住,也可以生活,但是可遊可觀就談不上了。古人搞園林,是生活住所與園林分開,園林是玩耍用的。現代人完全有技術把園林折疊立體化和生活建築打成一片,讓園林與生活合一,就看有沒有心思朝這方面發展了!

2020年5月21日 星期四

腰痛探討

診間有時會遇到閃到腰的病人,病人大部分的描述是彎腰拿個東西,然後突然一痛就中了。可惜不是中樂透,是中腰痛!這種病人大部分是腰部中央,而不是兩側腰大肌的位置。通常不會合併其他神經學症狀,比如說腳麻無力...等等,如果合併神經學症狀的話,就不是單純閃到腰可以解釋了。

一般單純的閃到腰,若是痛在兩腰中間,也就是脊椎的位置,大致可以歸因於脊椎之間的小肌肉拉傷。治療上大致是以消炎止痛藥保守治療,大部分恢復良好。只是會閃到腰的就是會閃到腰,病人常常幾個月後又因為同樣的原因在診間出現。

其實閃到腰的問題常常並不在腰,我們通常也會衛教病人正確的姿勢,但是病人還是難以避免復發,這其中必有深入之系通性問題,不是口頭衛教病人就可以的。我看麥克波羅伊功能性訓練聖經,書中這個表格很有意思。

出自麥克波羅伊功能性訓練聖經

書中把從腳踝到肩關節,依照訓練需求列表,呈現出一個很有趣的序列。就是一個關節重穩定度,下一個關節就要重活動度,而腰椎就要重穩定度,髖關節則要重活動度。這讓我想到企管有一個SM理論,就是一層主管是S屬性,下一層主管就要M屬性,然後再下一層又回到S屬性,這樣組織才能平衡運作。所以作者依照這個理論推論,腰椎肌肉拉傷主要是髖關節活動度不足,造成應該由髖關節吸收的角度移轉給腰椎。而腰椎本身的肌肉都不粗大,一旦彎曲角度在腰椎,變成要由這些肌肉來支撐上半身的力矩,就很有可能超出肌肉的安全係數造成拉傷。

出自麥克波羅伊功能性訓練聖經

但是老實說,髖關節的活動度大部分人都是正常的,之所以彎不下去,基本上是肌力不足所致,尤其是髖伸肌的部分,也就是臀部肌肉為主的這些肌群。有趣的是為何髖關節彎不下去不是髖曲肌有問題而是髖伸肌有問題呢?因為站姿下彎曲髖關節是順從地心引力,所以曲肌不用出力,反而需要臀部的伸肌拮抗重力以維持姿勢,所以髖關節彎不下去基本上要加強臀部肌肉的肌力。

臀部肌肉在久坐為主的現代社會裡是常常被忽略的一環,基本在隨意觀察在路上走的行人,臀部肌肉發展的好的並不多,小孩子通常還好,大人則隨年齡每況愈下。必須要加強後腿硬舉這些動作來強化髖伸肌的肌力,比如說武術中燕子抄水或是阿根廷探戈中,後腿向後延伸的動作練習。

當然髖關節彎曲度不足的話,也可以選擇用膝關節來分擔角度,但這就需要股四頭肌的肌力,而通常下肢肌力不足的人,不管是前面的或後面的肌肉,肌力都是不足的,所以往往還是下意識選擇腰椎做為彎曲的主角,也同時拉高了受傷的風險。

所以要下降閃到腰的風險,正本清源之道還是要加強下肢肌力,尤其是臀部肌肉的訓練,只做動作衛教但沒有相應的肌肉訓練配合,可能無法有效避免下一次的受傷。當然腰痛的形式及原因不只上面所提,還有許多其他狀況需要排除,本文係指單純肌肉拉傷的情況,不能講盡癒諸疾,只能說讀書一得,且供參考。

2020年5月15日 星期五

縱鶴貫肢手的肌肉生理學探討


最近讀了一本書 ,叫麥克波羅伊功能性訓練聖經,其中一些運動科學的觀念與進展可以與武術訓練相互啟發

其中講到核心肌群,現在的觀念認為其主要目標為阻止活動,而不是造成活動,書引述知名下背研究者的論點:與其將腹肌當成身體軀幹的屈肌與旋轉肌,(就算他們確實具備這樣的能力)或許將他們的功能是為身體軀幹的抗旋轉肌與抗側向曲肌會比較好。 所以作者認為 比起創造旋轉的能力可以阻抗和制止旋轉的能力或許還更重要。

所以核心肌群的主要功能是用來阻抗活動,這個讓我想到縱鶴拳中的貫肢手,其發力模式或者可以用核心肌群阻抗力來解釋縱鶴拳中貫肢手是屬於拳中核心手法,近身短節,高深者可以帶出震身法。一般教學皆由水火手之長肢手法開始,到練到搖櫓手套路之後才會教貫肢手

在深入探討貫肢手與核心肌群之間的關係之前好像應該要再詳細描述一下這個手法到底是什麼?但是平常看老師在教就算手把手教也要很久還不一定聽懂如果要用文字敘述 讓不懂這個手法的人懂那大概要長篇大論也不一定能達成任務不如就這樣吧!反正懂的人就懂不懂也沒辦法


貫肢的發力模式簡單圖示如上圖,以右手為例即核心及肢手開始即同軸反向運轉。隨著核心與手的反向運作核心拮抗右手的力量會愈來愈大,最後把右手帶回向前擊出。所以貫肢的發力事實上是在借用核心肌群的阻抗力,符合目前運動生理學對於核心肌群功能的看法

而其他運動發力模式舉常見的棒球揮棒或高爾夫揮桿為例,圖示如下



即核心及手開始即同軸同向運轉,再同軸同向反轉擊出。出力主要在第二階段,而貫肢出力主要在第一階段。而棒球揮棒或高爾夫揮桿核心肌群主要功能是和肢體一起啟動動作。缺點是脊椎擰轉角度比較大,潛在運動傷害的可能比較大貫肢因為核心肌群始終抗外部肢體的轉動,所以雖然我在圖中畫其有轉動,實際上只有微動,形成南派拳術中墓碑身的特色。當然運動自有其適合的發力模式,很難說一定有優劣,若硬要套用貫肢的發力模式去打棒球或高爾夫,應該是打不到球吧!











2020年4月29日 星期三

大英帝國的經驗 讀書心得

本書讀起來其實對我來講是有一點困難 ,可能是我對英國的基礎知識太過不足。大體來說原始的英國民族組成應該是包含蘇格蘭、英格蘭然後愛爾蘭這有一點像我們台灣的組成是由漳州、泉州、客家、原住民然後慢慢融合而成的不過英國的民族融合過程裡面還有許多宗教的因素比如說天主教、基督教及英國國教,因教派問題產生許多流血衝突這是和我們台灣民族融合過程中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而本書比較著重在美國殖民地的描述理論上北美的殖民地在英國所有的殖民地裡面是最像英國本土的殖民地但是在與本土來往交流的過程中也漸漸發展出殖民地的本土意識以後發展成武裝獨立所以在美國獨立之後英國人開始意識到對殖民地輸出英國文化,包含輸出英國女性之家庭工作者,來確保英國文化的傳承。但是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殖民地最後還是會會發展出自己的本土意識,最後獨立。

其中很大的篇幅在描述十八、十九世紀的奴隸市場及奴隸市場的運作。 一開始是英國 從非洲把奴隸輸出到他的各殖民地來填補工業的人力缺口。在大英帝國瓦解的前後,之前輸出到各殖民地的黑人及有色人種,因為殖民地的經濟狀況不佳。 而後以英國子民的身份大批移回英國,造成英國本土的白人與有色人種之間的種族問題,這個是事前所料想不到的。

總之從一開始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白人之間的種族融合 到之後各殖民地的人 移回英國造成多種族的種族融合及國籍認同問題,這一切都是歷史發展的過程。書中描述這個過程的許多面向,但是這一切都屬未濟,也很難有特別的定論。所以這本書呈現了這過程中的許多面向,但是因為沒有辦法有定論所以有一種沒有結論的感覺。

2020年4月20日 星期一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讀書心得


  拜近日診量比較少之賜,終於把這本 400多頁的書看完了。 這本書主要的重點有兩個,其一就是要廣泛涉獵多種學問,跨領域結合成普世智慧。其二就是整合多方面的微小優勢,形成作者稱之為魯拉帕路薩效應,我覺得也可以說是瘋狗浪效應吧!

在各種基礎知識中,作者比較重視數學、會計、工程學、統計學及心理學,並以此為架構,建立起其投資的普世智慧。作者在書中也抱怨好幾次,認為現代的高等教育並沒有好好的帶給學生跨領域學習的機會,作者自己的普世智慧多來自自學。當然,我相信目前的大學教育是有所改善,但是大概還有很多改善空間吧!

而魯拉帕路薩效應,係指在多個部分的微小改善,但整合起來卻在整體上造成大的躍進,形成超高利潤的來源。我的理解就是女生五官都只比別人漂亮一點點,但整合起來,就讓人覺得是超級大美女。

作者在心理學上著墨頗多,我個人覺得,許多心理的偏差或誤判,多來自於人類的感受是類比式的,在分析客觀的外在時會因類比轉換產生許多失誤,而產生作者所說的許多問題。

當然,本書的作者是位投資大師,書中也有談到許多投資的東西,但是我非箇中高手,心得就著重在每個人都會用到的普世智慧為主囉!

2020年3月19日 星期四

速寫雜談








速寫,看起來是繪畫訓練的一環,但是其實是在訓練一個人觀察環境,迅速摘要並加以表達的能力。所以速寫可以同時訓練一個人接收資訊,整理資訊及表達資訊的能力,不是只能做為繪畫基礎訓練之用。

其次,速寫訓練的成本低,簡單易行,就一張紙一枝筆加上手眼及頭腦,沒有器材門檻的問題。

而在速寫中,要用一枝筆同時處理畫面中的明暗、色彩、構形及遠近,其實也蠻花腦筋的,有時一筆作輪廓線用,有時一筆作陰影色彩之用。而且從許多人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實記錄眼前所見的解法並不唯一,每個人可以依自己的觀察、思考及喜好,畫出各種不同的速寫模式,甚至也可以依題材的不同,靈活選用不同的方法。

許多人常用的是輪廓線法,以事物的輪廓線為骨架構築畫面,這種畫法可以很容易接上水彩上色。而傳統素描大概主張輪廓線是假想的,實際上並無此線。事物的存在必須以光線所造成的不同深淺色塊來表現。

我個人多是並用此二法,有些部分用色塊表達,有些部分則用輪廓線條表達。其實我速寫是以打油畫寫生的草稿為基本模式,因為以前畫蠻多油畫小幅寫生的,所以下意識就以之後可以接上油畫上色為目標。

我通常都在帶家人小孩出遊的途中,有休息的時候,加減畫一下。因為時間要配合家人,所以有時畫沒畫完,或有時畫的很隨性。不過只要多畫,總是會有幾張比較滿意的,重點就是要多畫,畫壞了也只是少一張便條紙,再畫一張就好了,呵呵呵!

2020年1月29日 星期三

往事並不如煙

據族譜記載,渡台初祖世忠公卒於康熙晚年,但若依族譜上生卒年之干支記年,則應卒於雍正而非康熙,出現干支與帝號對不上的問題。基於世忠公當年因隨施琅於澎湖海戰有功升左都督,在京為官時傾向八爺,又康熙晚年四爺接位的態勢已明,世忠公恐怕雍正即位後誅戮。以下我發揮一下小說家的精神推測,可能是世忠公在康熙晚年於北京假死脫身,反正那個年代也沒有照片,驗屍要混過去不難,所以族譜上卒年必須寫康熙,而家人藉落葉歸根之名舉家離京,逃回泉州。但是泉州仍屬清庭勢力範圍,若是現身未死,恐怕也不行,不如干脆渡海來臺,清帝鞭長莫及,而後卒於臺灣,所以卒年之干支跟帝號對不上。

我家剛來臺灣的時候應該是有官方身分的,所以從上圖被拆的差不多的祖宅上可以看出屋簷原本是有長角的,雖然已經斷了。這個型制要官方才能有,若是非官方又非寺廟,屋簷長角視同造反,要砍頭的。

據說祖先在北京當官時應該也賺了不少,所以當年到臺灣時田產也不少,當年還有請保鏢護院。但是我仔細觀察祖厝,結構從遺址上看,當年應屬宏大,但細看用料遠不如霧峰林家,所以應該是沒有林家有錢啦!早期臺灣只有農業,所以清代早期到臺灣的如施世榜等,多以佔田收租為主。帝清中期臺灣比較有產業了,有官方勢力的家族多偏向與清廷要求產業特許權,用產業賺錢還是比租田收租快,這也構成家族的財力差距。

祖先的好日子大概過到嘉慶年間,有一位縣令楊貴森,也就是修建楊橋的那位,相傳來臺敗地理,壓制土豪家族的勢力。我叔叔說確有其事,當年楊貴森來臺與祖先交好,舊宅尚有其贈之木匾,其辭曰:孝悌忠信之行立,易直子諒之心生…滇南楊桂森題。祖先聽從楊之建議,改了大門之方位,從此損丁損財,家道中落。至於為何改大門會出事,這個要研究三元理氣之理論,詳細我也不太懂。

不過至少到我高曾祖性虎公這代,日子還過的下去,算是士紳階級。他老人家算是我家遷臺以來最長壽的,活了八十幾歲,從清朝活過日治,到光復才去逝。據說他是個中醫,還留了一本秘方。我看過這本手抄本,但是其中的藥名與目前中藥方不太一樣,還有用了很多蟲蟲,蟲名我也看不懂。他也是個文化人士,做過鹿港南管雅正齋的館長。因為文化程度比較高,我家族的文字記錄及族譜修訂皆完成於其手,重要的文字記錄我叔叔有看過,可惜二十年前已毀於火災。但是他老人家有個壞習慣,就是喜歡抽鴉片,在他八十多年的人生中,大致把祖先能賣的土地都賣完了。據說他死前也沒什麼病,只是民國之後禁抽鴉片,硬是難過死了。到我祖父這代,只有小學畢業,靠種田維生,剩下的土地大都產權複雜,所有權人還是清朝人呢!而祖父當年種田所得微薄,小孩又生的多,家境窮到可以申請貧戶補助,老媽說民國六十幾年嫁過來時,屋裡的地板還是泥土地說。

總算我爸這一代,大家書還唸的可以,有個大學文憑,上班工作,終於又回到小康中產階級。不過祖宅在各支子孫分家之下,也被拆的只剩一小角了,以下是從google地圖上截下來還沒拆之前的圖片,不過屋頂是八七水災時就破了。圖片左邊從老宅過去約十公尺是臺灣第二個醫學博士施江南的老家,死於二二八,牌位尚在,可能也是遠親,比較早分出去吧!

後記
老爸看了我的文章,給我補了一些史料,原來渡台初祖為十七世元權公,而世忠公族譜上記錄卒於康熙甲辰年,按干支推算,應該是雍正二年。記錄上是葬於北京,那應該就未到臺灣,之前推測不成立。老爸說十六世祖死於雍正二年,死因應該是和雍正有關。其三子於十六世祖死後,先逃回泉州,據說又遇到雍正追殺,所以三人遂渡海來臺,成為渡台初祖。

2020年1月15日 星期三

縱鶴拳 走馬三角


雖然說拳練千遍,其理自明,不過練了千遍之後,還是講不出什麼大道理,可能就是潛移默化吧!縱鶴的套路,練起來很像鋼琴在彈徹爾尼練習曲,左邊打一遍,右邊打一遍 ,大概祖師爺創拳的時候,以練習為主,沒有表演的需求吧!

2020年1月14日 星期二

猶在


昔年倩汝發紅聯

春草庭前又一年

相見不知難再見

詩心總被夢纒連

先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