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應試心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應試心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10月4日 星期一

小朋友的古文學習


一般古文學習,學者建議大致有兩條路線,一者自先秦往下,雖先難而後易,但起點門檻較高,初學者易視為畏途。二者自明清回溯,蓋明清之文體較類於今之白話,用字亦無先秦之簡要,初學較易入手。然自明清回溯先秦,實乃太遠,考試多重先秦與唐宋八大家,自明清回追,應試不及。


個人經驗上認為,今之學生,欲速捷直入古文之中,宜有第三路線,自六朝文章入手。蓋六朝上承秦漢,下開唐宋,以六朝溯秦漢實未遠,而下視唐宋亦如掌中,所以我認為要捷進古文能力,宜自六朝文章入手。當今課本之選文,多不重六朝之文,編排難易亦無階梯之形,使學生迷途而家長驚慌,徒使補習班老師見獵心喜,良可嘆也。


另初學者或教學者,多重白話與文言翻譯對應,實古文自有其語法,亦同英語學習,應以大量閱讀建立語法語感,而非句句欲以白話文翻譯理解之,句句需翻譯,古文長不出。個人覺得可以用世說新語這種小品文做為教材,先看看得懂的,看多了自然能看更多,慢慢再上溯先秦,六朝先秦能看懂,唐宋八大家應該是不用再教,看原文加注釋大概自己就會懂了。


所以學習古文要有自己的路徑,不用跟學校進度,學校那些只知道應付考試,我們的目標遠遠在考試之後。考修辭者,隱喻略喻喻體喻依,此化簡為繁,給老師混飯吃的,這種給老師混飯吃的東西還有很多,不用太注意,文章看的懂,用的出來才是重要。 蓋文章之用,唯駢唯散,駢者重奏而速,散者獨行而緩,駢散兼用,而義從中出,此善之善者也。



2020年7月19日 星期日

古文觀止之外

現在這個時代,講古文好像有點out of date,但是學古文對我們以方塊字為母語的,實在不難,有興趣完全可以自學,不用什麼國文老師,也不用花很多時間,順便學學,很容易就達到一定程度。當然,我講的學習古文是指能看懂古文而論,至於考試喜歡考的修辭法,字音字義分析,那是讓國文老師混口飯吃,屬於考試技巧之一,倒不是我們古文學習的重點。

自學古文簡單來講,先拿一本古文觀止,隨便翻翻,每天看一篇能看懂的,一陣子自然能看懂的文章愈來愈多。原則上唐宋元明的文章大大容易於先秦,除了時代遠近之外,我覺得文體演變與科技也很有關係。先秦只有竹簡的時代,資訊傳遞困難,可能現代只有幾Kb的資訊量,古時候就要一大綑竹簡,想要傳遞,還要一個人加一匹馬,不像現代人,小小一個隨身碟就好幾G,手機line一下,幾百Mb就寄出去了。所以先秦的文章,往往像現代製作壓縮檔一樣,而且是壓縮到極限的那種。若是易經這種可能從殷商甲骨文時代傳下來的文字,那就壓縮的更厲害,像乾卦,就給元亨利貞四個字,畢竟多幾個字,可能就要多殺一隻烏龜,恐怕當時烏龜也不便宜。到春秋時代,孔子為易經作十翼,竹簡比較便宜,字數就比較多了。所以讀古文,就像是在解壓縮,當然壓縮愈厲害的檔案,解壓縮就愈困難,失真也會愈多!

當然,在現代資訊爆發的時代看來,古文這種不夠明確的表達,可能達不到現在的需求,但在資訊困難的古代,有壓縮檔總比檔案太大無法傳遞好。而且古時候的儲藏條件也不比現代,可能以古文壓縮形式會比白話形式有比較大的機會保存,複製及流傳。

或者到了現代,我們可以看現代白話譯本就好,但就如同前文所述,讀古文是種解壓縮的過程,每個人受限於知識經驗,解出來的東西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不同,如果不想被其它人騙,最好還是要自己能看原典。尤其是帝制兩千年,讀書人思想閹割太久,一些注解受皇權影響,可能有偏差,所以還是自己加減懂一點,比較不會被別人唬爛。

另外,古文能力對寫應試文章很有幫助,先以古文簡潔的結構在腦中運算,起承轉合的理路完成後,再擴寫成白話,這樣比較省腦袋的CPU!

其實我自己覺得我的文章出自戰國策、縱橫家之言,如果認真寫的話啦!我比較喜歡半駢半散的文章,比如李斯諫逐課書之類的。以球類運動來比喻的話,散句似在盤球,駢文類於快攻。通篇散句,缺乏亮點,四六滿紙,不夠沈潛。就像球賽,勢均力敵,整場球傳來傳去無法得分,不好看。實力差太多,一方一直快攻灌籃,也不好看。散句用於論理,一旦論成,即以駢體加強之,畢竟古人沒辦法像我們用粗體,或是換顏色來加強,用駢體,等於是音樂用重奏來加強主題的意思。

當然古文觀止之外還有很多好文章,比如寫書法都要寫的唐太宗大唐聖教序,或是江淹別賦、王粲登樓賦、清沈德潛的古詩源序...等等。還有許多佛道文章,平常儒生不取,國立編譯館也絕不會選的,比如永嘉禪師証道歌或靈源大道歌之類的。其中我覺得看不懂也要讀一下的是永明壽禪師的宗鏡錄序,用他自己的話講,是撈摝五乘機地,昇騰第一義天。這種把了義不二第一義之佛法,化入半駢半散的文體之中的功力,只能頂禮膜拜。

其實學寫文章不用像作文老師上課分析文章那樣,只要把喜歡的文章念很多遍,好像腦袋就會自然被滲透,沾染到作者的味道與行文節奏,或者可以稱之為薰修法吧!

2019年8月13日 星期二

我的大學聯考經驗

楔子

          話說診間常常看到許多國高中生,補習補到很晚,家長打電話來診所掛晚上九點半的號,要補完習趕過來看病。或是感冒發燒來看診,看完還要去補習。我往往跟家長說不用補那麼多習,自己唸比較重要…當然沒有人要聽,家長還是迷信補習,沒有人想到眼前的醫師當年也是聯考戰神…呵呵呵。
      所以我決定寫一下我的聯考經驗,或者可以讓後來的人有啟發,能有效率一點的準備考試,不至於留下一個蒼白的少年十六十七時…。


高一與高二

      高一與高二我大概維持在班上前十五名,應該是十到十五之間。我有認真唸,只是沒有把全部的時間放在讀書上,當然我的同學也沒有。一般建中學生的高一高二大概是玩社團的玩社團,打籃球的打籃球,我是數理資優班,還要加上做科展。雖然成績中上,但是課本上的東西大致都有學會,沒有什麼不懂還要補救的地方。
      補習的話我有補英文和數學,其它就自己唸了。高中導師就是數學老師,但是讀資優班有個問題,就是老師一上課就一堆同學說會了會了…跳過跳過…,最後老師就放大家去做科展了,我也只好去補習了…呵呵呵!英文我本身不是太好,應該是我心中對英文有抗拒,高二又遇上天才英文老師,她說她的課是為班上的英文高手而上,不是為了英文不好的同學,我上課基本上不知道她在說什麼,也只好去補習了。
      不過其它科的老師及教學大致中規中矩,我的化學老師還不錯,上完課大概也就理解了。建中老師的最大好處是不會亂出功課給學生,期中多半就考一次小考當平時成績,很少出作業或要同學寫報告。學校的干擾小,就可以把讀書時間用在自己研究自己的讀書方法。掌握自己的進度,這是準備大考的一項重要訓練:知道自己一天可以唸多少,知道課本和參考書及考題如何結合效率最好。

      其實我本身的興趣偏向文史哲,但是讀高中的數理化也沒有遇上什麼瓶頸。我對電腦似乎沒什麼興趣,因為練拳的關係,對人體倒是有些興趣,所以就傾向考醫學系。高二下學期末,老師把總成績一到十五名的同學找出來,問一下大家的志願。比我成績好的說要考台大醫學系,比我成績差的也說要考台大醫學系,我本來想說長庚以上就好,結果話到嘴邊講不出來,也只好說我要考台大醫學系,於是開始了一年的征途…


打造讀書秘密基地


      聯考這件事,很像禪宗打七,要閉關專修,剋期取証-所以準備聯考也是要講究法僧侶的。升高三暑假一開始,我本來在學校唸書,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天氣很熱,又沒有冷氣,同學之間有時也會互相干擾。後來發現本來五月模擬考成績從榜單後面找過來比較快的金天立學長,聯考成績竟然可以上台大電機,請教之下才知道他最後一個月去了K書中心,分數大進二百分以上。
      後來我就改去他去的這家位於南昌路小巷內的K書中心了。以前國中我是在家裡唸,不過家裡分心的東西比較多,而家裡離建中較遠,也離補習班比較遠。南昌街正好離學校近,而離火車站也不遠,可以支援我在學校和補習班之間跑來跑去而不致浪費太多時間。我會建議準備大考要找一個地理位置方便的K書中心,最好劃位包月,這樣還可以把一些難記的公式或單字,用便利貼貼在位置上,有空就看一下,打造自己的秘密基地。
      至於留校晚自習,一般只開放到九點多,如果從六點開始唸,一天只有唸三個多小時,不但要唸高一高二的東西,還要唸高三新教的內容,我覺得不太夠。一般K書中心可以開到十一點,這樣一天有五個小時,還算勉強夠用。其實我大概是從五點半唸到十一點,一天約五個半小時,時間拆成三節80分鐘再加上一節50分鐘,中間各休息十分鐘。
      而去圖書館唸書,這個選擇就更差了,不但位置不固定,考季來臨還有可能佔不到位置,書也不能寄放,還有一堆閒書讓人分心。奉勸有心從成績中游追上上游的同學,不要省小錢,成績是需要資源來打造的,圈定一個讀書的地方,每天不用想其它的,坐下來好好用功,進步比較快!


核心能力:擬定讀書計劃與執行


      讀書計劃的擬定,我是以準備模擬考為主,在考前我會把模擬考的範圍唸過三遍。以高三第一次模擬考為例,從高二期末考算過去,約有八週的時間,我複習第一遍用1/2的時間,也就是四週,第二遍用1/3的時間約18天,第三遍用1/6的時間也就是10天。
      第一遍唸最細,細到課文,但唸完一段一定做題目加深印象,有錯的再查書,然後在課本上做記號,表示以前有錯過。第二遍就唸大綱,再加上以前做錯的題目,然後也要再寫題目。第三遍則讀基本的定理,或易忘的地方,及以前寫錯的題目及劃過的重點,然後加做題目。總之東西是愈唸愈少,有時大綱一讀就聯想到課文,念頭一轉,以前寫錯的題目就在心中流過,這樣就差不多了,東西都到腦子去了。
      我規劃時間是以90分鐘為一節,所以假日大約可以唸十二小時,也就是8節,平日算上早自習和午休大概可以湊到六小時,也就是4節。把所有範圍內的書,切割成90分鐘能唸完的內容,再把這些內容排入自己的日程表中,如果排得進去,那就恭喜,可以唸完。比如說算起來要176節才能唸完,而到模擬考前算出來有220節的讀書時間,那就還有多44節的時間,可以用來準備段考及緩衝。
      90分鐘的讀書內容,我建議一定要包括寫考題,第一遍讀的時候,考題的比例少,到第二、三遍,考題的比例漸升。只唸書而不同時做題目,很容易忽略盲點而不自知,在寫錯與查書的過程中,才會慢慢把東西捶紮實。還有只唸書,很容易想睡覺,如果又在家唸書,很容易一睡就到明天早上了…呵呵呵!


聯考戰略總論



       聯考其意在考通才而非專才所以志在考台大醫學者要避免有弱科如果有科目平均實力已達90分以上大概再多念頂多也是保持在90分不如投入能維持該科實力的最少時間把多的時間投入其他實力在60-70分的科目
        念自己的拿手科目很順得心應手念不在行的科目常常很痛苦要一直翻課本或參考書找答案但是以我的經驗一個科目大概念到90分就很難再上升了出時間來加強弱科直到有90分的實力,愈多科目達到90分以上愈能有時間加強弱科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只是要一直維持90分以上的實力也是要一直投入時間就是了
        聯考是看當場考多少:考前三個月就達到巔峰跟考前三天才達到巔峰進了考場其結果是一樣的所以成績本來就很好的頂多比較早達到平均90分而已然後就卡在這兒了成績本來比較差的只要戰略正確持續補強弱科就算是考前三天才達到90分聯考結果也不會比較差反而成績好的同學因為要長期維持在高峰容易彈性疲乏而退步...


分科攻略

國文

      國文算是我的強科,我只能說國文選擇題絕對是可以硬練上去的,達到只錯一兩個選項是可能的。不過作文就比較難硬練,希望在看過我的應試作文圭旨之後,能改善這個問題,提供大家一條努力的道路。
      國文選擇最簡單的就是考一些記憶性的東西,比如說作者的字號、年代…等等,這個坊間的參考書已經有很完整的整理了,這種題目會錯,只能說功夫下不夠。再來是考修辭,這個題目多做也不難。比較難的是同字的字音字義辨別,這個如果真的不會,可以找康熙字典,把這個字的字義全找出來,再一個一個對對看,多查幾次就會了。

英文

       英文是我的弱科,本來約只有六十分左右,後來高三下去劉毅那練習考試技巧,大概拉到七十分就拉不上去了,所以也沒有什麼可以參考的… 

數學

      數學我好像沒有什麼困難,高中補傅壹,復習我就重在講義的例題和十年內的聯考題,一直都是九十分以上。

化學

      我的化學老師還不錯,復習時我是用大同資訊的參考書,一直都在九十分以上,也就沒有什麼心得。

物理

     物理我高三最後復習是用張鎮麟的綠皮書,我是覺得還是不太滿意,但是也沒有找到更好的復習教材,我大概只有七十到八十分的實力。原理是都懂,但是計算如果太多,中間我就容易算錯,計算能力不算太好…呵呵呵!

生物

      生物本來怎麼唸都是七十幾分,後來去上了姜孟希老師的十二堂總復習班,突然發現老師出題怎麼都衝著講義上的重點,好像棒球打者遇到每一球都是正中直球,當然是棒棒全壘打給他轟出去。我生物突飛猛進到接近一百分,只是我那年生物特別難,我是全國唯一還是唯二上九十分的考生,好像是九十點多的樣子,其它很多生物還OK的同學,不少考到六十幾分去了。
      雖然姜老師已過逝多年,但他的學生應該還有在教,這是我補過CP值最高的習,非常推薦!

執念與回響

      回想高三這一年,整天就活在自己設定的讀書計劃之下,早上準時坐上敦化北路的630公車,晃過仁愛路的林蔭大道。經過景福門圓環時總會深深的望向台大醫學院的醫學人文館,看著仿巴洛克窗中透出的光影,想像在其中生活求學的美好時光,以做為鼓勵自己向前邁進的支柱。
      當然,後來才發現在醫學院的生活不是那麼美好,只是那時已經成為其中的一員了…呵呵呵!高中時幾乎問學校老師,都說台大醫學系好,問補習班老師也說台大醫學系好,可以說是一個無負評的選項,後來想想也沒錯,畢竟一個班考上幾個台大醫學系,是世俗評價老師教學的最強指標,所以沒有老師會說醫學系的壞話,而我也沈浸在美好的想象之中,為考上台大而努力。當然如果沒有這些過度美好的憧景,也不可能催出我的最大馬力,也沒法考上了…呵呵呵! 
      其實醫學系也沒什麼不好啦…只是局外人的想象和真實的世界不免會有落差,人生所有的選擇都一定伴隨著得到與失去,這是事實之必然,小小高中生當時還沒有深刻的認知所致。








2018年1月28日 星期日

我的未來自己寫-心得

我的未來,自己寫:17歲資奧金牌少年,衝撞體制500天
      先有戰略正確,然後才有戰術正確,所以學生宜先有未來的大目標,然後才能定下每階段的學習目標與方法。就算無法先找到目標,也要邊唸邊找,而不是埋頭唸書,到時再看分數到哪就唸哪。分數高的科系,未來出路就一定好嗎?這個很難講,就像說有錢夠買一張大立光,就一定要買大立光嗎?買貴的就一定穩賺嗎?這個都未必然也,只是家長老師深陷迷霧之中,講了也聽不懂,只好看著一個一個學生,在無止盡的考試中,流露出迷惘而疲憊的眼神。
      大部分學校的教育太重視短期表現,磨耗學生的長期潛能去追求短期表現,真的好嗎?天天都在考試,何時自我思考?好在我當年是唸建中,幾乎沒有小考干擾,平常也很少出作業,我也很知道我不是科展或奧林匹亞的料,所以我自己擬定讀書計劃,自己執行,按部就班從班上十幾名唸到全校前十名考上台大醫學系。當然台大在排名上是不如作者的MIT遠甚,只是我當年土豹子一隻,也不可能申請上啦!
      其實考學測與考奧林匹亞,其路雖異,但準備上其理相通,首先要有夢想,有目標,然後清點自己的時間,精神與其它資源,全力而有計劃的投入。這本書是一本熱血,關於夢想的書,學生老師或是我們這些當年曾經有夢的,都可以參考看看。

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

應試作文圭旨

    開門見山第一

       應試之作,例用開門見山破題,但單用開門見山,非善之善者也,宜「開門見山」合併「排比」及「舉例」或「引用」,三種手法合一,方能一亮閱卷者之目。此種開頭法,多見於縱橫家遊說之言,蓋以言說日理萬機之人主,若於一開始不能抓住其眼光,則很快會面臨對方的不耐煩。如李斯之諫逐客書、宋玉之對楚王問、魏徵之諫太宗十思疏,皆是範例,其餘文章甚夥不及備載。
     因為閱卷老師很忙,若是一望之下沒有直皆破題,很可能沒有耐心再看下去,或是對迂迴的手法沒有心思去看,所以應試之作,必須用開門見山為穩妥。進一步若能排列文字以排比的形式呈現,則文氣較易暢達,很容易一看就一直看下去。再高竿一點,在排比中引入前賢佳句,或歷史掌故,則善之善也。這個要研究一下八股文的寫法,雖然八股文在歷史上留下罵名,但是八股文的謀篇體例與文句規範,實是明朝以來的應試文章精華,其內在精神不宜等閒視之。

   起承轉合第二

       這個文章如美女,閱卷老師第一個先看臉,所以開頭最重要,再來要看身材,所以要講究體例。原則上,應試之作,論說為最多,體制以起承轉合為最容易應對大部分的文題,分段亦以四段最為平穩工整。所謂絕句四句,律詩四聯八句,科舉列八股,中文文章以四或四的倍數為最佳,此非空穴來風,實千年經驗之累積。
      以武帝求茂才異等詔為例:「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此為起,「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此為承,「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此為轉,「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此為合。所以連皇帝想要快速讓臣民了解其意,即使只有寥寥幾句話也要套用起承轉合,更何況是希冀閱卷老師多加青眼的考生呢!
      而四段的文字配比,我通常是配4行、6行、6行、4行,以4:6:6:4的比例,共二十行寫就,提供大家參考,實際上仍要看試卷大小與個人字跡大小決定。

   論「轉」之妙第三

       春夏秋冬,於秋為「轉」熱為寒之樞機;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收亦為一年之最好時節。文章發展到第三段,就要改弦易轍,轉個方向,轉出深度與寬度。三段論法有正反合,這個「反」也是轉的一種,但是轉並不就只是「反轉」這一種。直接承上二段,用「反之如何如何…」來舖陳第三段,只是「呆」轉,算是及格而已。
      所以登鸛雀樓的「欲窮千里目」,由景轉理;登幽州臺歌的「念天地之悠悠」,由景轉情。至於范文正公之岳陽樓記,由景生情,再轉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由情景轉出仁者之道,於斯為高,無愧為千古銘文。
      其餘還有由實轉虛、由形而下轉形而上、由古轉今、由今轉古…等等,族繁不及備載。平時可以多參考古文觀止、東萊博議等書,如果覺得文章中的轉折不易分析,可以多讀詩,一般絕句的第三句及律詩的第三聯,多是「轉」。多讀多想,庶幾有益焉!

   用例第四

      江南園林,有引天地山川、日月風景入我園中的借景手段;今日做電腦簡報,也有聯結外部圖片、youtube影片入投影片的做法。所以文章也要引例、引言,一以增色我文,二以佐證我論。 
        應試之文,第一段若用排比起,可引二例嵌入排比句中,此時煉句宜短,不宜太佔篇幅。第二段約要用一至二例,可以多寫點以佐證論點。第三段轉約用一例,第四段建議引言為佳,不再用例。當然以上為約略之論,若是煉句精簡,體式類駢,亦可一句一例,不在此限。這就像家中掛畫,玄關該掛什麼畫,客廳該掛什麼畫。多大的牆掛多大的畫,若畫小不妨多掛,畫大只宜獨掛。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引用之言,建議以文言為主,蓋古文言簡,易於插入文句之中。白話句長,插入文中易斷我文之氣。若欲引詩,漢魏樂府之佳作,優於唐詩。蓋唐詩之名句,國小之童皆朗朗上口,引之不顯功力。宋詞如辛稼軒、東坡之名句亦佳,但長短句宜注意其篇幅,取其精華而不宜連篇引用。而先秦至六朝之作可以讀清代沈德潛之古詩源,文言宜用大學、中庸、老子、莊生之言,其言簡而易插入散文之中。

   臨戰實務第五

      一入國文考場,先詳讀作文題目,記於心中,然後開始作選擇題,要在三十分鐘內寫完選擇題。作題之時,如果看到考題中有合用於作文的句子就先劃起來,此取食於民,因糧於敵,善之善者也。腦中若是有作文大綱的想法浮現,也先在紙上記下,以備之後之用。
      三十分鐘作完考題,大約還有五十分鐘作文。要先用五至 十分鐘寫大綱,應試作文要一揮而就,不宜塗塗抹抹,其關鍵在於擬定一個好的大綱。大綱第一段開頭要想細一點,如果實在沒有辦法開門見山加排比加引用或舉例三法齊下,像教戰守策這樣開門見山加排比也是不錯的選擇。第二段要想好所欲引用之事例,最好兩個。第三段要如何轉,也要先定下方向。最後一段,要合回文題原旨,如秋聲賦,由秋聲而起,中轉向「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爭榮,念誰為之戕賊」,最後以「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余之嘆息」作結。其神在最後一句,最好先想好,要引句也要先想好,最好是用問號或驚嘆號結尾。我常用的結法是先引句以証前論,然後結以:其此之謂歟?這個的原型可以參考中庸有一段「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謂與?」
      應試作文有一個特色,就是老師只看你這一篇,你也只給老師看這一篇。所以你不需要作文老師教的各種作法,只要精熟一種攻略,就是起承轉合,不管十篇二十篇,就是同一種作法,把這個作法磨精磨亮,成為你的強迫取分模式。搞清楚何處該引例,何處該排比,何處需要轉折,何處不妨抒情。每篇都同一種作法,也才能清楚你大概作文可以拿幾分,然後再求進步。每篇都不同作法,根本無法建立你的得分常模,所以就命懸出題老師之手,依題目擅不擅長而成績忽高忽低了。
      是以不管千文萬題,我唯一招以破之。清末形意拳大師郭雲深,半步崩拳打天下,其此之謂歟!

   儲說第六

      要為文,平時要看書,要為應試之文,平時要常看古文觀止,縱橫家之言,唐宋八大家之文,六朝文選,樂府、唐詩宋詞以至於明清之佳作,多多益善。
      不過要快速一點,走個捷徑,古文我建議古文觀止,古詩源,現代的著作至少先看看練性乾先生編的南懷瑾談歷史與人生,再多一些時間可以先看南懷瑾大學微言,再有時間可以看其老子他說、論語別裁諸大作,可以短時間內掌握許多史例及文例。
      要知道,卷閱老師是國文老師,作文是併在國文考分之中,所以用典用例以國文經典為佳,若是西學精深,要引莎士比亞也是可以,只是加分上不如老莊孔孟之言就是了。

   高三作文實務第七

      高三時間很有限,是不是要投入時間練習作文呢?我的建議是練習寫大綱就好,要練成十分鐘內寫成一個合格的大綱,如同我在臨戰實務中所寫的規格。
      有空時多讀前面提到的那幾本,多寫閱讀測驗,當做收集作文資料。我記得以前我是把古文觀止放床頭,躺床上沒事就翻一翻,古詩源放K書中心抽屜,念不下書時就看一看。考前三十天每天抽十分鐘,拿一本作文參考書,對裡面的題目寫一篇大綱,保持思路活躍就好了。
      真正去寫一篇文章,應該高一高二就要練習了,高三花太多時間在寫作文不太划算,畢竟只有五十分的東西,保持有三十分至四十分的水平就好了。

  後記第八

      很久就想寫一寫應試作文的東西了,只是偷懶一直到現在,想當年國中、高中的應試文章大概五十分都可以拿到三十五分以上,大學聯考選擇題全對,作文扣十一分不到,以八十九點多分全國前十高分做收。
      但是久脫闈場之枷鎖,復入健保之稠林,整日於點值與申報中討生活,已不復為文久矣…有時回想,大有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之慨。最近老婆生小孩,沒看診時就在家權充奶爸,沒有辦法出去,有空就把以前的心得在電腦前敲一敲,或者有後來的人讀到,會有一些幫忙吧!
      只是隨心之作,不受考試節制,體例就不太講究,只求達意就好。文中之舉例,多取古文觀止中有收錄者,全文可以自行翻閱參考。有心於應試者,可以研究我寫的內容,發展自己的模式,畢竟他人之面目,豈能盡安我之肚腸。至於本文的文筆就不要太強求作者了…呵呵呵!

原本大學微言(上)
原本大學微言(下)
南懷瑾談歷史與人生
古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