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2日 星期一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讀書心得


這本書是朋友推薦的,不然題目的中譯有點不順,不如英文原名來的簡潔有力,我可能就不會翻開來看。

書中內容簡單來講,一個國家經濟要長期向上發展,必需有廣納型的經濟體制。也就是人人都可以為自已做蛋糕,然後分蛋糕的人不能太多。若是做蛋糕的人少,或是做出來的蛋糕會被其它人搶走,那這個國家不可能長期向上發展。

而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國家社會長期向上發展,為什麼還是有很多國家長期處在掠奪式的經濟走不出來。這要歸因於把全民當韭菜收割對於上層階級而言是非常美妙的滋味,所以上層階級在缺乏制約的情況下,天然會產生壟斷財富供自家享用的傾向,如果人民社會沒有辦法產生足夠的力量制衡,就會陷入惡性循環無法自拔。

歷史上,社會能被賦與能量來制衡上層菁英,常常是有許多偶然及必然的原因組成,或者可以視之為歷史的機遇,能在眾多偶然條件之下,走上正確的道路,只能說雖曰人事豈非天命哉!

但是感謝作者梳理歷史脈絡,讓我們了解何謂正確的國家制度發展脈絡。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若是讓更多人能認識正理正道,或者會讓那些意圖竊國者,在陽光下無所遁形吧!推薦這本書。

2021年11月7日 星期日

亦近亦遠的東南亞讀書心得


東南亞感覺上就像困在君主體制的地方,就像中國一樣,幾千年就在政權輪替中度過。每一個君王興起,總是借用印度文化及宗教,自稱是轉輪聖王,其實什麼也不是,實行君主奴役制度,然後一段時間就崩潰,又換人上場。

整個一千年大概就這樣子,像一堆小灌木,永遠長不出大樹,直到西方殖民勢力進入。當然西方的殖民常常也是奴役式,反而造成地方的衰退,但是吸收西方本土的憲政法治與民族國家思想及制度之後,在二戰後才慢慢成為現代化國家。當然還是有很多歷史的包袱與種族問題,有些地方還是處在軍閥割據的情況,不知道何時才能走出。

2021年11月6日 星期六

論行走

觀夫虎豹犬馬走獸之行,蓋皆以胯也,未嘗以膝也。

然人初則以胯行,老衰則以膝,至耄則以踝行,踝行者,不亡以待盡也。

以車喻之,胯行則胯為軸,全足為徑;膝行則膝為軸,半足為徑。徑大者逸,徑小則勞,勞則易損。夫胯,肉多而骨少;膝,骨多而肉少。肉多者雖勞而易復,骨多者易損而難成。復觀胯骨之形,此天然之軸承也,捨此不用而以膝,此退化性關節炎之生也。


故練行走者,重胯而輕足,力欲求其收於內也,不欲於外。以足蹬地,力出於小腿腓腸也,蓋所不取。以胯運足,吸之而上,放之而下,如蓋印然,此自修之道也。

絲路、遊牧民與唐帝國讀後心得


在讀絲路、遊牧民與唐帝國這本書時,其中提到歐亞大陸在航海時代之前,可以大致分為草原遊牧區與農業區兩大區塊。草原就像現在的海洋,承擔著商旅往來的功能,所以處於農牧交界的地區,就很像現在的沿海城市,是財富大量產生的地區。當然,在航海技術進步,進入大航海時代之後,因為海運的成本低於陸上的馬車運輸,這些西域草原地帶的商業活動,就漸漸湮沒在荒煙蔓草之中,而海洋城市,比如威尼斯等等,就在海洋與陸地的財富交換中,成為一顆顆升起的新星。


這本書其實沒提多少唐朝的事,基本上是展現一個以草原為中心展開的貿易網,就像地中海之於古羅馬帝國一樣,而唐朝是這個草原貿易中心東方的一個帝國。這是海洋時代興起之前,歐亞大陸以草原為中心展開各種貿易與交流的基本盤。書中花了非常大的篇幅在描述西域中粟特人、回鶻人及突厥人在唐代時所扮演的角色。當然,唐代的皇家,本來就出身西域,所以唐代在國際交流上遠比其它朝代開放。這本書主要是呈現這種不同於傳統中原史家以中原為天下中心的另一種視角。

2021年10月4日 星期一

小朋友的古文學習


一般古文學習,學者建議大致有兩條路線,一者自先秦往下,雖先難而後易,但起點門檻較高,初學者易視為畏途。二者自明清回溯,蓋明清之文體較類於今之白話,用字亦無先秦之簡要,初學較易入手。然自明清回溯先秦,實乃太遠,考試多重先秦與唐宋八大家,自明清回追,應試不及。


個人經驗上認為,今之學生,欲速捷直入古文之中,宜有第三路線,自六朝文章入手。蓋六朝上承秦漢,下開唐宋,以六朝溯秦漢實未遠,而下視唐宋亦如掌中,所以我認為要捷進古文能力,宜自六朝文章入手。當今課本之選文,多不重六朝之文,編排難易亦無階梯之形,使學生迷途而家長驚慌,徒使補習班老師見獵心喜,良可嘆也。


另初學者或教學者,多重白話與文言翻譯對應,實古文自有其語法,亦同英語學習,應以大量閱讀建立語法語感,而非句句欲以白話文翻譯理解之,句句需翻譯,古文長不出。個人覺得可以用世說新語這種小品文做為教材,先看看得懂的,看多了自然能看更多,慢慢再上溯先秦,六朝先秦能看懂,唐宋八大家應該是不用再教,看原文加注釋大概自己就會懂了。


所以學習古文要有自己的路徑,不用跟學校進度,學校那些只知道應付考試,我們的目標遠遠在考試之後。考修辭者,隱喻略喻喻體喻依,此化簡為繁,給老師混飯吃的,這種給老師混飯吃的東西還有很多,不用太注意,文章看的懂,用的出來才是重要。 蓋文章之用,唯駢唯散,駢者重奏而速,散者獨行而緩,駢散兼用,而義從中出,此善之善者也。



2021年7月31日 星期六

箭藝與禪心


如果說形意拳是脫槍入拳的話,最像縱鶴拳的兵器我以為就是弓箭了。

縱鶴拳不用像其它拳一樣擺一堆架子,真的練出來的話,應該是像洪老師一樣,對方來就水手一打,人就飛出去。有沒有像拿弓射人,只是以自身為弓,以對手為箭。

這本書是一位德國哲學教授,在二十世紀初,在日本學習弓道的心得,外國人寫東西有一個好處,就是不會寫一些玄之又玄的東西,只是很質樸的紀錄他的學習歷程與心得,讓我們讀者能確實得到作者想表達的東西,不致於困在文字迷障中,離禪而愈遠了。

作者初學弓道,拉弓就學了一年才過關,所以我們學拳困在水肢很多年也很合理。弓道的拉弓,作者稱之為心靈拉弓,用書中的原話是說:「…箭術不是用來鍛鍊肌肉的。拉弓時不要用上全身的力氣,而要學習只讓手掌用力,肩膀與手臂的肌肉是放鬆的,彷彿它們只是旁觀者似的。只有當你們做到了這一點,才算是完成了初步的條件,使拉弓與放箭心靈化。」上面這段聽起來有沒有像老師講的,接手四梢空,似鬆非鬆?

拉弓之後學放箭,放這一下更難,作者學了三年還沒有過關。弓道老師要求放箭要放於無意之中,就像竹葉上的雪,從葉上自然滑落。

作者問師父:「如果不去放箭,箭怎麼會射出去呢?」

師父答:「是射的。」

我的理解,這有點像貫肢身力發勁,就是我們完全是蓄,發是蓄到極致時不得不然,自然發生的,我們心中本無意於發,但是一旦蓄勢至轉儇石於千仞之山,動如雷霆也就自然而然了。

主要是我們一起心動念要發,常常會前後勁斷,一想要打,意就跑到手,很難保持全身一體,所謂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

另外我們練拳開始總是一蓄一發,分為二元,可是高段的手法是蓄發一體,不二法門,就沒有在一蓄二發了。所以書中講這個心靈拉弓跟不射之射,我覺得也可以做為我們走向不二法門的參考。水手一開始是蓄發,但是後面老師就會希望發的時候不要發這個力,抖這一下,水手擊腹到拉起來亦不要停頓這一下。雖然很難做到,或是看起來沒有用力抖一下來的威風,但是應該這樣才是對的,從二元走向一元才是往上走,雖然練還不一定練得出來,但是理上可以先思考看看。

作者這位師父很厲害,一開始就描準最高的東西,所以拉弓放箭,就讓作者磨了四年,過關了之後才開始射靶,所以東西總是要慢慢磨的,只是現今社會這樣教,可能學生會跑光光吧!


蓄發本乎陰陽,陰陽通乎晝夜,我們要練的就是這個通乎晝夜之道而知的東西:不二法門,以上是我的心得。

2021年6月23日 星期三

洪宗基老師的學拳歷程 文:楊明松師兄

洪老師學拳的歷程:

我與洪老師學縱鶴拳已有五年半的時間,在這期間時常聽洪老師談起學拳的歷程,洪老師是彰化縣芳苑鄉人,四歲時遷居雲林縣崙背鄉,由於當地武風很盛,且他父親也是學武的,並與十七個武術同好結拜金蘭,共同切磋拳藝,因而從小耳濡目染,他父親也教他一些武術基本功,奠定了他日後的武術基礎。同時在一次偶然的因緣際會下,前往虎尾二高師設館於(崩溝寮),現今更改為 (枋南村),正式拜師學習縱鶴拳至十九歲,這期間二哥師每個月會來一次糾正師兄弟的拳術,其餘的時間都由師父的兒子林英明先生指導。

 

  

洪老師教拳的機緣:

洪老師十九歲來台北做事情,之後不知道過了幾年,大約是1978年,二高師的兒子林英明先生來台北教拳,洪老師就去幫忙他,順便複習且於2002年正式成立「中華縱鶴拳協會」當選為第一屆常務理事(圖2)並於2005年當選為第二屆副理事長。

 

 

  

 

 

這期間,有很多師父級的人物來找洪老師比試,像是鐵砂掌的就觸不到洪老師的力量,然後到新公園去找太極、螳螂、形意、八卦切磋,越比越覺得這套拳很好用,便越來越有興趣了。有一年洪老師因為公出車禍受傷,停了一陣子沒練拳。後來公司社團聘請一位教鄭氏太極拳的老師,他們的功夫都很好,還帶了一個外國人說是全國推手冠軍、相當傲氣,洪老師看他欺負中國人看不過去,跟他說:「來啊,你來推我!」他怎麼推都推不動,洪老師往前走他反而被洪老師推得往後滑到貼在牆壁上。有個工程師問是學什麼功夫的,洪老師就說只是小時候玩玩而已,他叫洪老師教他,洪老師不肯。一年後,他找了一些人要來跟洪老師學拳,就在那裡教起來,一教就教了廿十幾年了,目前這邊約有一些學生在練習(圖3)。原先是免費推廣教學,為此;有一段時間為了上班問題,差一點就放棄教拳;洪老師卻因為這個機緣,原本在中華電信任職助理工程師,但因為喜歡這套拳,又配合中華電信民營化,洪老師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洪老師曾想;現在再不出來複習這套拳,等到以後年老體衰就沒辦法練了。於是洪老師忍痛放棄在中華電信優渥待遇的工作,在九十一年元月一號退下來專心教拳。


 

洪老師教拳的堅持:

1. 三寶聚會是武術的鑰匙

洪老師認為三寶聚會是武術的鑰匙,練縱鶴拳也是一種禪修的方法。初練時,他要求先站樁,稱為「三寶聚會」(無極樁)。其目的在「練體生精、練精化氣、練氣生神、練神還虛、練虛生覺」;也就是在練朝陽之氣。其次在練「雞腳」,縱鶴拳要求腳不離地,腳趾頭要輕輕放鬆,湧泉貼地微吸,五指不可抓地。因為只要一抓地,則會緊張而無根,放鬆之後,氣自然下沉,而得到落地生根之效果。 

  2. 站完樁必做鬆身法

洪老師也認為運動前必需做好充分的暖身,以免造成運動傷害,所以站完樁必做鬆身法約三十分鐘。此套鬆身法可強化筋、骨、膜對養生及任何運動亦很有助益,洪老師注入許多心血,設計此套鬆身法,可使得學習縱鶴拳者更相輔相成,希望學習者珍惜之。

3.所有訓練事必躬親

 縱鶴拳屬內家名拳,其四功(吞浮吐沉)四法(飛鳴宿食)非常精微奧妙,是透過三戰、搖肢、牽打、手法和二步、四步、三戰、四門、五步、搖魯手、走馬三角、雙蝴蝶、抖肢三剋、角戰、蝴蝶穿花、八角穿心等等套路的練習,必須功深且細心體悟,才能窺其堂奧。所以洪老師對所有學生訓練事必躬親,怕學生一步錯步步錯。

拳諺云:「功夫要好,三戰討。功夫要會,搖肢、牽打拿。」所以洪老師特別著重「三戰」及搖肢、牽打的練習。當練到渾身鬆透精氣神合一,功夫自成。在練「三戰」之前,要藉「水肢」把「地根力」(從根節到梢節的力量)練出來。起碼要甩上幾個月,才有續練「三戰」的基礎。「三戰」是縱鶴拳的精髓,其目的在於催氣。練到後來,要經氣催至掌心,把關節鬆開,再將勁帶到手,只要一和對方接觸,立刻讓對方失勢。先掌握對方的線,再掌握點,最後將對方的點拿到自己手中。「三戰」練的好時,就像頭頂上的電燈泡亮了起來一樣,瞬間無我,非常的舒服。   

  洪宗基老師的教學過程相當有程序,令人可以很快的進入狀況。他的功架縝密,下盤沉穩,應變又靈活,且出手快速鬆沉,具有穿透性的破壞力。尤其他那像連珠炮般的攻擊方式,更令人十分的難以招架,因此希望有心想學習縱鶴拳法的能人志士,共同加入我們的團隊,探討精妙的武術,你會有異想不到的收穫。 

弟子  楊明松西元2011年4月25日寫于內湖麗山寓所

2021年6月12日 星期六

當兵時的練拳生活:三

 站椿趣事


話說在賈伯斯還沒有發明iphone的日子裡,因為軍營晚上九點半就要熄燈睡覺,可是在現代人的生活中,九點半就睡實在太早了,但是又沒有發明手機可以滑,所以我就在床邊站三寶聚會,站到累了才去睡。


當時林口憲校最高指揮是一位上校大隊長,而我所屬的單位是憲令部醫務隊,原則上是直接受憲令部指揮,不屬憲校單位,只是學校人多,醫療需求比較高,所以駐地在憲校就近提供服務。醫務隊的隊長是中校官階,但是下班後就回家了,不在醫務隊中過夜,晚上醫務隊中的最高官階,就是國防醫的上尉學長。那時憲校新到一位上校大隊長,發現夏天校區電費太高,懷疑有人偷開冷氣,因為其它單位都是憲校直屬,應該不會不聽他的話偷開冷氣,所以就懷疑到我們醫務隊頭上。


他那時晚上常常直闖醫務隊,東翻西找,看有沒有人偷開冷氣。因為晚上隊上最大也只有上尉,軍中是官大一級壓死人的地方,所以完全擋不住他,愛怎麼闖就怎麼闖。有一次我在寢室站椿,他突然開門,見到我在站椿,問我在幹什麼?我回:報告長官,站椿!我很難忘記當時他看我的眼神,基本上就是一種看白癡的眼神,他斜眼瞪我一眼之後沒說話就走了,大概是覺得跟白癡醫官沒有話講,呵呵呵!我心底是想,誰是白癡還很難說呢!天天跑來抓偷開冷氣,抓了一個月也沒抓到誰,要是派你帶兵打仗,大概也是永遠找不到敵軍的那種。


站椿立禪這種東西,就算是同門師兄弟也很多人沒有興趣練,甚至曾經遇到離開洪老師這邊跑去跟理事長學的師兄,跟我說全台灣只有我們這一支最笨,在站三寶聚會,其它沒有人縱鶴在練這個的。不過我有看很多古書,知道站椿靜坐這個很厲害。南宋滅後七百年,最厲害的讀書人,王陽明,靜坐功夫也是很高的。蔣介石一生很崇拜王陽明,所以一到台灣就把土土的草山改名為陽明山。


王陽明從手上沒糧沒兵,短時間拉出一個軍隊,然後把準備多年的寧王叛軍打垮,用現代的話講,就是一個股市新手提十萬元進場,短時間翻出幾百億,幹倒索羅斯的等級。所以蔣介石很崇拜他,因為以老蔣當年敗走台灣,大概只有王陽明復生才救得了他。


所以老蔣也是很研究王陽明的,從他侍衛長的回憶錄來看,他每天要靜坐三次,一次四十分鐘,一天共坐二小時。雖然很努力,但是功夫跟王陽明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文治武功的表現在歷史上也還是有一段差距。


總之就是靜坐站椿這個很重要,看大學中庸老子莊子等一堆古書,如果從靜坐的角度看,可以發現他們都在講這個。雖然站著不動看起來很像笨蛋,但是真的練下去,誰笨還很難說喔!

2021年6月10日 星期四

短刀十式


這是在網路上看到的影片,相對合理又簡單的短刀基本練習。

總共十個動作,我文字記錄如下,方便練習

1、右斜下左

2、左斜下右

3、右斜上左

4、左斜上右

5、直刺

6、轉刃

7、反刺

8、橫開

9、下劈

10、上捅

茶餘飯後拿把梳子還是鐵尺練這十個動作,至少練到動作和順,萬一遇到事情或者有幫助,有練過幾百幾千次的人,隨便拿個雨傘看起來架子也會跟沒練過的有差。其實也不是建議大家拿刀去拼,只是遇到持刀歹徒,你能讓自己看起來不是那麼好砍,歹徒就會轉向比較好砍的砍,就像考試大家會選擇簡單的題目先寫一樣。只要不要被歹徒選為第一個砍殺的,基本上逃生機會就會大很多很多!

2021年6月5日 星期六

當兵時的練拳生活: 二

 話說早上就在三寶聚會中度過,可能以後再來寫一下三寶聚會的心得吧!雖然我在這方面的進度有點慢,沒辦法有太多心得。


下午部隊是有規定的午休時間,反正是要乖乖去睡覺,當時剛當完實習醫師的我覺得超爽,醫官薪水比實習醫師高了不少,晚上睡覺之外,中午還強迫睡午覺,當實習醫師常常連晚上都沒得睡,當兵竟然可以爽爽正大光明睡午覺,認識的醫學生還一堆想逃兵,真奇怪!睡完午覺是運動時間,基本上就是隊上兄弟自己打籃球。不過籃球框只有一個,原則上醫官一隊,其它士兵大概可以組兩隊。醫官隊大概是最遜的,所以常常在場下看其它士官打。這時閒著也是閒著,就自己在旁邊練水肢,有球就打,沒球打就練水肢,從下午斷斷續續練到晚上,常常也練個一千下。


那時還不知道水肢有水火風三種練法,現在回想起來,當時大概都是風路練法,走脊椎之力,有點像逝去的武林中講的,用一籃子水果打人的那種練法。我自己覺得在一定量的練習之後,風路會自然走向火路,也就是偏向任脈的打法。我覺得自己有體會到,老師再講,就會很清楚,但是自己還沒有練到,老師講了可能體會也很難太深。個人心得火路的打法比較快,打的是動量守恒,身體與手呈反向運動,但是因為身體與手的質量差距,所以身體的動其實是看不太出來的。因為動量守恒的緣故,所以不用像風路打法,要一個提升動量的過程,所以出手比較快,用物理學想想就很清楚了。水路我目前體會還不多,就不多寫了,但是我覺得理論上火路練到一個程度,應該可以慢慢轉入水路吧!

2021年5月25日 星期二

當兵時的練拳生活:一

 話說現在回想起來,當兵的一年多大概是我拳練最多的時期。


我在衛勤學校完成醫官訓練之後,籤運不錯抽到林口憲校的憲令部醫務隊,就跟衛勤學校在同一校區。


當兵最爽的是抽到中央單位,伙食好又常常可以上下班,不用住營區,次爽的就是抽到學校單位,因為沒有作戰任務,基本上不用下基地,所以我也算當爽兵了。


話說醫官的日常是排班去看學兵打靶、跑步…等等訓練,基本上是在附近待命預備緊急醫療需求。沒出勤的時候就是在醫官診間,一人一個隔板隔的小空間,因為學校單位人員眾多,隨時有人員會來看診,我平均一下,一天下來大概可以看到三十多位。不過大部分是感冒或筋骨運動傷痛,畢竟阿兵哥都是年輕人,真的有大問題的不多。所以在看診之外,就有許多空閒的片段時間,因為初來乍到,所以最安全的就是利用片段時間看點書了。那時我還不了解健保的本質就是修正後的共產主義,所以也沒有趁那個空檔唸USMLE,逃離健保魔掌。正好學校單位有圖書館,有很多武俠小說,就和隊上弟兄,一人借一本,開始練起黃易群俠傳,從尋秦記、大唐雙龍傳練到覆雨翻雲,精研井中月、道種心魔大法等武功…。不過練了一兩個月也就練完全套黃易了,正好也混熟一點了,可以做一些其它事了。


雖然說大學時就有練拳,可是學校課業也忙,還要忙綠野社畫畫,所以常常也是三天打漁兩天晒網,大七當實習醫師超累,連練也練不動,常常下班只能發呆加昏睡。到當兵前,老師敲我的丹田,說怎麼還是空空的,不過按照解剖學,丹田部位本來就是腸子,空空的也很正常,所以就不以為意。


直到當兵看完武俠小說之後,因為白天沒有勤務就待在診間很無聊,所以就開始在診間站椿,練三寶聚會。因為三寶聚會只是站著,也不會吵別人,有人來看病就坐下來看就好,也不妨礙,最適合在很小的空間練。原則上練三寶聚會是一次站一個小時比較好,但是在軍中練就隨緣吧!我是沒有人就站,有人來看病就看病,反正一個早上就加減站,能站多久是多久,甚至去看打靶就在醫務室站,晚上就寑就在寑室站,這樣站了一陣子。放假回去練拳,師兄說看起來沈穩多了,老師也說丹田比較充實了,好像還是有差!




2021年5月20日 星期四

鼻塞的一點經驗:三

 現在要來談一下,如果真的塞住了,除了醫療之外,要怎麼辦?

雖然用藥打通是很方便,只是有時候手上剛好沒有藥,或是正在睡覺,懶得起床找藥,或是覺得還沒這麼嚴重,想說混一混說不定就通了。


我覺得不管生什麼病,在醫療介入之前,一般人都會想一些辦法自救,我覺得自救法則第一條就是,不要把事情搞的更糟,如果會把情況搞糟,不如什麼都不做,承受目前的症狀,等醫療介入。


鼻塞這個有點像被擒拿,只是被拿住的是鼻子。關節被鎖住最忌在被鎖住的地方反向與對方較力,原則上應該要收縮身體其它地方的活動度,把活動度借給被鎖住的關節,讓被鎖住的關節能順著對方施力的方向借用融資來的活動度順勢脫出。同理,鼻塞不要猛在鼻子用力吸氣想要打通,用力收縮鼻子附近的肌肉,不但打不通鼻子,還有可能波及鄰近,造成前額頭痛等問題,只好來診所刷一下健保卡了。


應該是要放鬆鼻部,注意力放下去,不要在鼻子上,不要想打通,反正最差就是不通,至少不要搞出頭痛來。慢慢先用腹部吐氣,吐完再用腹部吸,如果真的沒有辦法,也可以暫用口呼吸。原則上用橫膈膜的肌肉來推動呼吸,鼻上不要著力,這樣維持下去,慢慢有機會通,至少不會更糟。


應對失眠也是差不多這做法,換成腦中不要用力,不要有意想睡,不要怕失眠,最差就先認列損失,頂多就是沒睡,自然有機會睡著。


又法,睡時鼻塞用準提法,觀想頂上LA字放光,照遍自身及宇宙,作意保持在此一片光明中,一時亦能使鼻通,我自己這樣做是有效。有一次鼻塞懶得理,就這樣觀想,保持在光明之中,繼續睡覺,一時鼻子忽有動靜,就通了,這個比練呼吸更輕鬆!

2021年5月15日 星期六

鼻塞的一點經驗:二

 自從專修準提法三天,鼻子通了兩個月之後,雖然因為偷懶又塞住,但是對於靜功的功效從此有深刻的體會,與其東奔西跑,不如好好坐著。準提法以佛家的修法而言是比較高階的修法,基礎比較不夠的修起來會比較辛苦,但是努力修也是有效。


後來我去跟洪宗基老師學鶴拳,主要是他比較強調三寶聚會也是就立禪靜功,不是光以武術訓練為主。準提法要持咒觀想對我來講比較吃力,立禪站椿養靜就比較容易上手。準提法因為搭配金剛唸誦,對於鼻子打通效果比較快,但是單純站椿養靜,個人感覺也是有效。剛開始有效的時候,有時念頭比較多,就好像比較塞,念頭比較少時,就比較通。有時候站一站鼻子會發出好像折手指的響聲但是比較小聲,可能是鼻軟骨自己在調整。久站之後,好像大部分的時候都比較通,就沒有這麼受念頭多寡影響了。


古人說:開口神氣散,意動火工寒。我以為靜坐、站椿這些功夫主要是透過減少念頭等無謂的消秏,凝聚人身本來的能量來改善身體。靜坐最簡單的效果,就是手腳變暖不再冰冷,如果以醫學的看法,至少有放鬆週邊血管,改善循環的效果。你去看速效型打通鼻塞的噴劑,常常是用血管收縮劑,這有點像交通堵塞,我就來加個匝道儀控,本身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靜坐這類的則像直接拓寬道路,效果比較永續。


但是你說練多久能夠有效,就比較難確定,我自己以前也沒有寫日記記錄自己的數據。另外我們業餘鍛練,有時難免三天打漁兩天晒網,變因太多,很難用以推論別人。這種最好是找十幾二十人來專修,然後記錄數據,取平均來分析比較有辦法做出訓練劑量與成效的分析。只是找人來專修,大概比找人來吃藥或打針還難吧!就算給錢叫工讀生一天八小時動也不動,坐著,可能工讀生也嫌難賺,不想賺,呵呵呵!

2021年4月21日 星期三

鼻塞的一點經驗:一

 從小就有一點鼻過敏,就是打打噴涕,流流鼻涕這個樣子,跟大部分的人差不多。小時候上學時就用手一抹,再塗到桌子背面上就解決了,也沒有覺得多不舒服…哈。我家基本上是有發燒才會去看醫生,所以也沒有因為流鼻涕去看過醫生。


鼻子的問題惡化,大概發生在高三,那時天天去k書中心念書,平日一天唸五小時,假日一天唸十二小時以上。現在回想起來,k書中心冷氣強,空氣沒有流通,外加不知道多少年沒有換新的地毯,如果回去檢測塵蟎過敏原濃度,不知道會不會爆表。可能在這樣高過敏原的環境待久了,鼻子就愈來愈不通了。


大概到高三下學期最後幾個月,鼻塞的問題就漸漸影響到我的日常了。因為鼻子不通,就不自覺的呼吸會用力,氣息變粗,念頭變多。佛家講心息相依,氣息變粗,念頭就會粗。天台宗念安般的修行法門叫六妙法門,我們這種鼻塞的沒有辦法修六妙法門,變成不妙法門了…呵呵呵!


那時雖然感到念頭浮越,但是大考在即,還是每天把自己壓在書桌前面,繼續執行自己的讀書計劃,考前一個月放假後,每天大概可以念到十四個小時。結果那一個月雖然每天吃的量和之前都差不多,可是一個月從早做考題做到晚上下來,竟然瘦了五公斤,從六十初掉到五十五,變成瘦皮猴了。那時沒有腦袋運作要消秏能量的概念,現在回去看,應該要加重熱量攝取,來供應腦部運作,因為瘦這五公斤,很大部分可能瘦到肌肉去了,後來很久才補回來。


暴瘦之後,除了鼻塞,又多了一個手腳冰冷的問題,本來是以為聯考之後,休息休息一切都會自己好起來,後來才發現好像不是這個樣子。鼻塞的問題一直沒有改善,只有運動時才通一下,一停下來又不通。手腳冰冷的問題更怪,就算打拳運動,熱氣也過不了手腕,就是手腕以下總是熱不起來。


整天鼻塞,就好像在坐牢,不管走到哪兒,總有說不出來的痛苦,真的是在修練不妙法門…。後來發現,如果每天游泳一個小時,大概可以通個大半天,比其它運動有效,所以大一大二暑假,我幾乎天天都去游泳。後來有看一本書:改變人生最強呼吸法,有提到游泳這種運動,屬於呼吸控制的運動,研究顯示可以改善鼻塞。不過我游一個小時只能撐一天,開學沒有辦法天天游,就又塞住了。


後來有一次,去參加十方禪林舉辦的準提法三天專修教學,修的儀軌就是    南懷瑾老師公開影印廣傳的那份,由    首愚法師傳授,咒語的持唸法是以金剛唸誦為主,十方禪林的網站上應該有資料就不再重複。三天專修是早上五點就起來唸咒觀想,一堂約一小時,中間經行一下,早中晚一天大概唸八小時,三天大概修了二十四小時。可能是山上比較冷,我一開始就狂流鼻涕,流到手印上又流到身上,後來才漸漸止住。三天修下來,老實說沒有什麼感覺,只覺得這個觀想儀軌真是不輕鬆,觀不太起來,唸是有跟著唸。但是下山回家後,突然發現鼻子通了,而且我回家後就偷懶,沒有怎麼修法,但是這一通大概通了兩個月,但是可能是我沒有認真持續,兩個月後又慢慢塞住了。但是如果認真修二十四小時可以通二十四乘六十小時,平均起來可以假定一小時的修煉可以有六十小時的效果,這個又遠勝過游泳了。

2021年4月2日 星期五

高中時的練拳生活

 雖然從小就對武術有興趣,但是到了上建中,才真正有機會接觸武術,離開看武俠小說及武俠片的想像階段。


因為國中三年養成熬夜唸書的壞習慣,又加上沒有運動,到上高中時,已經到了自己都有感覺自己很廢的狀況,為了改變這個情況,上了建中就決定加入國術社鍛鍊一下。


我加入建中國術社時,是長洪協會的陳江山老師第一年來建中國術社教學。之前的李茂清老師年紀大了,好像已由之前建中畢業的學長暫代幾年了,後來才正式請長洪協會的陳江山老師來執教。雖然老師換了,但是日常訓練的模式還是傳承之前學長的模式,簡單來說,就是操到爆模式… 呵呵呵。


那時的訓練內容很簡單,就是伏地挺身、仰卧起坐、六大腿法全部練到一百下,武術的部分,就是狂操套路,隨便操個二十趟,操到腿軟,然後再去跑操場。


我唸高中的時代,星期六還要上半天,下午就是國術社的狂操時間,總是還記得在大熱天的下午,從科學館踢腿踢到建中後門再踢回來,來來回回好幾趟,然後再操套路的情景。


升高二前,當時的金天立社長想出一個特訓計劃,就是把彈腿的套路用踢六大腿法的方法練,從科教館一路練到後門再練回來,一天大概練個四百遍彈腿才算完成。這個我練了一陣子,後來莫明其妙就可以做槍式深蹲了…。


練拳大概練到高二結束,高三為了考大學,就躲到k書中心唸了一年書,然後身體又廢掉一次,之後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2021年3月4日 星期四

從投資學靜坐

 最近讀了席長安生先寫的一本「談靜坐」,覺得很好,很平實,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書中講到,古人喜歡用鍊丹術的用語來類比靜坐,其實這個現代人看不太懂,畢竟現代大家都用瓦斯爐、微波爐、水波爐甚至氣炸鍋來煮東西,用一些燒柴火時代的用語來類比,實在是太遙遠了。我想到現代人最熱衷的應該還是股票等投資,或者可以借來類比一下。



話說會看這篇文章的,大概都有一定年紀了,從父母把我們從受精卵,經過十月懷胎的注資增資,最後終於IPO上市來到世界,已經過了幾十年了,以上市公司而論,也算是老牌上市公司了。而在這幾十年的上市交易之中,股權愈來愈分散,從原始的精、氣、神三大原始股東(先天),慢慢的換成貪、噌、痴、財、色、食、憂愁、思慮…等等大小散戶(後天)。按照一般狀況而言,是股權愈集中,股價愈容易上漲,股權愈分散,股價就愈是跌多漲少。而我們的生命就在股權愈來愈分散的過程中,步入長期空頭循環,最後原始的精氣神三大股東都沒有股分了,我們這家公司就很容易下市清算了。


靜坐,目的就是把我們分散的股分,由後天的種種紛擾,慢慢回售給三大原始股東。只要不要再分散股權,甚至有規律的讓原始股東吃貨,股價原則上就會有緩步的回升,身體慢慢變好。如果你讓大股東吃貨吃到一定程度,不知道哪天主力心情好,發動一下漲停板,或者你就會氣脈發動,生命往上跳一格。


所以我們靜坐做法上,就是不要把注意力分散給其它不相關的東西,不要讓其它的事來吃掉你的股分。比如說邊坐邊想facebook、IG或youtube,就是把生命的股權分散給這三家,但是這三家對提升生命是一點幫助也沒有的,等於就是把生命的股權倒給散戶。


有一種做法是什麼都不做,用老子的: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就是我們當一個小散戶,反正我們也不可能換股操作,除非你玄幻小說看太多了,我們就不要買也不要賣,不要給大戶製造麻煩,原則上,精氣神三位大戶,只要你不擾亂他,不要一直把股權分散給其它東西,三位大戶都是會慢慢吃貨的。三位大戶吃貨到一定程度,身體就會變好,一直保持下去,哪天漲停板就有望了。


另一種做法是有做為,比如說念佛,有點像買ETF,我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唸佛上,一直唸唸唸,買進阿彌陀佛ETF,買了很多之後,股權也是會集中,最後也會漲停板,只是這個漲停板,是精氣神充足造成,還是唸佛感應造成,我就不是很清楚了,程度沒有到這裡…


我個人經驗上是靜坐或站椿這類養靜的工夫,對手腳冰冷、過敏性鼻炎…等絕對有效,理論上對所有虛勞所致之病都有效,只是要花時間努力投資自己。以上是我粗淺的認識與類比,個人程度有限,目前也沒有遇過漲停板氣脈發動的現象,還在死抱活抱,等大戶發動攻勢的階段囉!

2021年2月18日 星期四

寫生



 記得第一次畫畫,大概是在幼稚園之前,爸媽買了一盒彩色筆及一大疊圖畫紙給我。我那時最大的樂趣就是在紙上不停的畫圈圈,直到紙畫破了,再換下一張。


第一次寫生我就不記得了,是老媽跟我說我中班在永和佳美幼稚園的時候,有畫了佳美的大門,她說大家一看就知道這是畫佳美的大門,我自己倒是忘了這件事的細節,就當作是第一次寫生的記錄吧!


後來在美術課,零零星星有過幾次寫生經驗,直到升大五暑假前看了學長借來的龐均油畫技法哲學,之後又看了龐均的油畫寫生哲學,才發現把寫生當成繪畫訓中偶一為之的調劑是很有問題的,我認為應該要拉到至少跟靜物畫的訓練一樣重要的程度才行。


升大五的暑假,受到龐均的感召,我去訂了一百張小畫布,準備執行他書中早晚各畫一幅小畫寫生的訓練,書中是建議早晚各一幅,連續一百天,畫個兩百幅的訓練。我後來算算,那年暑假大概畫了六七十幅吧!不過我那時還沒有機車,畫到後來因為都在家裡附近,有點畫到沒有景可畫的感覺…。


因為是硬逼著自己畫,有些景真的很無聊,很多幅都畫很爛,但是可能還是有量變造成質變的效果,開學回綠野社畫靜物畫,自己覺得進步很多。


因為之前都是畫照片比較多,開始大量寫生之後才發現你看到的顏色跟你以為的顏色不同。人類的感觀很多時候是類比式的,從亮看到暗,跟從暗看到亮的色彩感覺是不同的。就像股票開高走低跟開低走高,雖然收盤價一樣,但給人的感覺就天差地遠。而照片給的顏色是由相機及電腦演算給你的,不代表你自己實際的感覺,所以一直看相片畫,只是在當演算法的傳聲筒,無法產生自己的看法,唯有到寫生現場實際觀察,左看右看前看後看之後,才能訓練自己產生自己的看法。


而且寫生就像是去k書中心,你在現場只能畫畫。如果在畫室裡,還可以去喝個飲料休息一下。在外面寫生,不趕快畫,等下太陽就下山了,蚊子就要來叮你滿頭包了,不然等一下說不定尿急,又找不到廁所,所以寫生只能快狠準,不能搞水磨功夫。


當然,寫生就像是歌手唱現場,總是不可能非常完美,但是不完美也有不完美的美啦!蘭亭集敘、祭姪文稿都是現場的作品,不是躲在書房磨出來的。


此外,寫生同時訓練找景、取景、化繁為簡的能力。寫生就像是在沙裡掏金,過盡千帆皆不是,獨取一瓢而飲。別人覺得美的,你未必覺得,你覺得美的,別人也未必認可,但是就筆下決勝,看看是否能挖出你認為的美好來証明之。所以有時寫生也是很孤獨的。


現在是帶小朋友出去玩,順便畫點東西,所以就從油畫寫生改成塊狀水彩寫生了,因為比較輕便,也比較快。我畫了很多頂溪國小週邊的寫生,不是因為風景有什麼好,只是因為這裡有溜滑梯等器材,小朋友一來就要玩很久,我不畫畫好像也有點無聊,所以就努力從沒有景色中找出景色,就像一種被動式取景,小朋友想去哪裡玩,我就去哪裡畫的概念…呵呵呵!


以下都是頂溪國小週邊,都是校內三組溜滑梯附近可以看到的景色,有的地方畫很多次,不是我特別喜歡那個景,是因為小朋友特別喜歡玩那組溜滑梯…呵呵呵!















2021年2月4日 星期四

重齒輕採之我見


感謝劉大不嫌棄我車騎的很少,仍然惠賜我一台訂製465,在我拖拖拉拉的組車進度之下,終於在去年中把車組好了。我的體重也從最重的82公斤,慢慢降到75公斤左右,以單車每降一公克要加xx元的公式換算,我大概也賺了不少了。


因為我很久沒騎山路,對自己的心肺功能信心還不太足,所以目前主要都是騎平地為主。高深的體會可能沒有辦法講太多,主要的心得這是這台車真的可以重齒輕踩,很適合我這種體能普通的騎士。


其實重齒能輕踩,主要是體現整個車架及輪組的系統耗能很低。就如同股票交易,如果手續費很低,就可以實現少量金額分批買進,可是如果每筆手續費比較高的話,投資人就會被迫提高每筆交易的金額,以壓低交易成本的損耗,反映到騎車上,就是騎士被迫加大功率的輸出,以降低系統損耗的百分比。


騎這台車,因為加速反應很確實,如果不追求極端的速度的話,人只要輕輕掛在上面騎就可以了,檔打重一點,轉速不用很高,就可以有不錯的速度。感覺就像上面的人騎的很悠閒,車子卻跑很快…哈哈哈!


所以可以嘗試用推手中不著力的方法來騎,就是全身不施加多餘的力氣,手就輕輕摸著把手,腳與踏板的接觸點就儘量保持腳的重量為主。這樣騎就很省力,可以很輕鬆騎很久。當然如果要騎很快的話,還是要加大功率輸出才可以啦!

2021年1月11日 星期一

硯說


 

話說正妹喜歡名牌包,傻男喜歡買石頭,詩云:花如解語誠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呵呵呵!


從高中時期買了第一方螺溪石硯之後,陸陸續續買了幾方硯台,可能見識比不上真正的藏家,但多多少少有些消費與使用經驗。


螺溪石硯因為只有過一方,沒有什麼感覺,就不評價了。話說早期台灣要獲得比較好的硯台,比如端硯、歙硯這些比較困難。我去看陳丁奇老先生回顧展,發現他用的硯台只不過是一方苴卻硯。苴卻硯很漂亮,但是發墨性普遍不佳,蕙風堂早年有進,但是可能賣不好,現在只當做文藝賞玩打折賣。陳丁奇老先生不知道有沒有其他硯台,不然可能當年磨墨也磨的很辛苦吧!


端硯有用國旅卡買過一方,麻子坑的,不過端硯不好洗,很容易留下痕跡,所以懶人我也不常用。


所以買最多的還是歙硯了,歙硯好洗好保養,適合懶人我。話說歙硯有分許多花色,有眉紋、魚子、金星…等等。歙硯在訂價上,主要是看坑口跟石品,當然還有大小。我個人的經驗,眉紋算是價格比較高的,但是感覺上發墨也是眉紋比較好。魚子就比較軟,我推測魚子比較偏向沉積岩,眉紋比較經過高溫高壓,偏向變質岩,硬度比較高。金星則是號稱有硫的成分,磨出來的墨可以防腐,個人是覺得聽聽就好,主要還是外觀上的不同,就看喜不喜歡。


後來有問師大研究所國畫組的王建仁兄,他推薦我蕙風堂的瑯阡硯。因為自古歙硯的品類沒有瑯阡這一類的,我研究一下,商家是說這是歙硯礦脈的最上層,因為花色漂亮,唐宋時就已被採盡,只是當時是拿來做地磚,不是做硯台,後來他們買下古宅之後才得到這種石料。我後來陸陸續續買了大中小各一方瑯阡硯,我看最上層是由玻璃質的變質岩構成,下層則是沉積岩,因為是偏向玻璃質的原故,所以花色上就會出現在陶瓷釉料上會出現的冰裂等紋路,而這層玻璃層不透水,也不會吃進污垢,而且也有一定的止滑效果,畢竟能磨墨嘛!果然是做地磚的絕佳材料…笑。有時也會出現一些石英質的白色紋路,我個人在試的時候,發現可能是石英比較硬的緣故,有的會影響到硯面的平整度,這個是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個人經驗,可能因為表層是變質岩的緣故,瑯阡的發墨普遍超過一般歙硯,大概要老坑眉紋才能相比,而且價錢又沒炒到那麼高,所以買了第一方之後又買了大小不同的兩方。當然也是不便宜,只能說如果買iphone那麼小的一方,那還是比iphone便宜啦!如果要買iPAD那麼大一方,那可能就要比iPAD貴上不少了喔!


其實商家在訂價,除了看大小,再來就是看石品花色,如果是實用為主,那找一些花色不要太美的,還是有相對便宜的可以撿啦!


不過我覺得以現代的玻璃加工技術,應該可以做出不錯的人工硯台,就像磨刀石也是有合成的,只要以玻璃為基礎,調整表面的粗細,應該可以辦到,只是這類東西市場恐怕愈來愈小,大概沒有廠商想投入,就乖乖磨我的石頭硯吧!


這方是小的瑯邗抄手硯,因為是師傅早期的作品,工資比較便宜,所以訂價比較低,我就用相對低價入手了。老闆說那時比較保守,怕磨穿玻璃層,所以硯面比較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