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6日 星期六

論行走

觀夫虎豹犬馬走獸之行,蓋皆以胯也,未嘗以膝也。

然人初則以胯行,老衰則以膝,至耄則以踝行,踝行者,不亡以待盡也。

以車喻之,胯行則胯為軸,全足為徑;膝行則膝為軸,半足為徑。徑大者逸,徑小則勞,勞則易損。夫胯,肉多而骨少;膝,骨多而肉少。肉多者雖勞而易復,骨多者易損而難成。復觀胯骨之形,此天然之軸承也,捨此不用而以膝,此退化性關節炎之生也。


故練行走者,重胯而輕足,力欲求其收於內也,不欲於外。以足蹬地,力出於小腿腓腸也,蓋所不取。以胯運足,吸之而上,放之而下,如蓋印然,此自修之道也。

絲路、遊牧民與唐帝國讀後心得


在讀絲路、遊牧民與唐帝國這本書時,其中提到歐亞大陸在航海時代之前,可以大致分為草原遊牧區與農業區兩大區塊。草原就像現在的海洋,承擔著商旅往來的功能,所以處於農牧交界的地區,就很像現在的沿海城市,是財富大量產生的地區。當然,在航海技術進步,進入大航海時代之後,因為海運的成本低於陸上的馬車運輸,這些西域草原地帶的商業活動,就漸漸湮沒在荒煙蔓草之中,而海洋城市,比如威尼斯等等,就在海洋與陸地的財富交換中,成為一顆顆升起的新星。


這本書其實沒提多少唐朝的事,基本上是展現一個以草原為中心展開的貿易網,就像地中海之於古羅馬帝國一樣,而唐朝是這個草原貿易中心東方的一個帝國。這是海洋時代興起之前,歐亞大陸以草原為中心展開各種貿易與交流的基本盤。書中花了非常大的篇幅在描述西域中粟特人、回鶻人及突厥人在唐代時所扮演的角色。當然,唐代的皇家,本來就出身西域,所以唐代在國際交流上遠比其它朝代開放。這本書主要是呈現這種不同於傳統中原史家以中原為天下中心的另一種視角。

2021年10月4日 星期一

小朋友的古文學習


一般古文學習,學者建議大致有兩條路線,一者自先秦往下,雖先難而後易,但起點門檻較高,初學者易視為畏途。二者自明清回溯,蓋明清之文體較類於今之白話,用字亦無先秦之簡要,初學較易入手。然自明清回溯先秦,實乃太遠,考試多重先秦與唐宋八大家,自明清回追,應試不及。


個人經驗上認為,今之學生,欲速捷直入古文之中,宜有第三路線,自六朝文章入手。蓋六朝上承秦漢,下開唐宋,以六朝溯秦漢實未遠,而下視唐宋亦如掌中,所以我認為要捷進古文能力,宜自六朝文章入手。當今課本之選文,多不重六朝之文,編排難易亦無階梯之形,使學生迷途而家長驚慌,徒使補習班老師見獵心喜,良可嘆也。


另初學者或教學者,多重白話與文言翻譯對應,實古文自有其語法,亦同英語學習,應以大量閱讀建立語法語感,而非句句欲以白話文翻譯理解之,句句需翻譯,古文長不出。個人覺得可以用世說新語這種小品文做為教材,先看看得懂的,看多了自然能看更多,慢慢再上溯先秦,六朝先秦能看懂,唐宋八大家應該是不用再教,看原文加注釋大概自己就會懂了。


所以學習古文要有自己的路徑,不用跟學校進度,學校那些只知道應付考試,我們的目標遠遠在考試之後。考修辭者,隱喻略喻喻體喻依,此化簡為繁,給老師混飯吃的,這種給老師混飯吃的東西還有很多,不用太注意,文章看的懂,用的出來才是重要。 蓋文章之用,唯駢唯散,駢者重奏而速,散者獨行而緩,駢散兼用,而義從中出,此善之善者也。



2021年7月31日 星期六

箭藝與禪心


如果說形意拳是脫槍入拳的話,最像縱鶴拳的兵器我以為就是弓箭了。

縱鶴拳不用像其它拳一樣擺一堆架子,真的練出來的話,應該是像洪老師一樣,對方來就水手一打,人就飛出去。有沒有像拿弓射人,只是以自身為弓,以對手為箭。

這本書是一位德國哲學教授,在二十世紀初,在日本學習弓道的心得,外國人寫東西有一個好處,就是不會寫一些玄之又玄的東西,只是很質樸的紀錄他的學習歷程與心得,讓我們讀者能確實得到作者想表達的東西,不致於困在文字迷障中,離禪而愈遠了。

作者初學弓道,拉弓就學了一年才過關,所以我們學拳困在水肢很多年也很合理。弓道的拉弓,作者稱之為心靈拉弓,用書中的原話是說:「…箭術不是用來鍛鍊肌肉的。拉弓時不要用上全身的力氣,而要學習只讓手掌用力,肩膀與手臂的肌肉是放鬆的,彷彿它們只是旁觀者似的。只有當你們做到了這一點,才算是完成了初步的條件,使拉弓與放箭心靈化。」上面這段聽起來有沒有像老師講的,接手四梢空,似鬆非鬆?

拉弓之後學放箭,放這一下更難,作者學了三年還沒有過關。弓道老師要求放箭要放於無意之中,就像竹葉上的雪,從葉上自然滑落。

作者問師父:「如果不去放箭,箭怎麼會射出去呢?」

師父答:「是射的。」

我的理解,這有點像貫肢身力發勁,就是我們完全是蓄,發是蓄到極致時不得不然,自然發生的,我們心中本無意於發,但是一旦蓄勢至轉儇石於千仞之山,動如雷霆也就自然而然了。

主要是我們一起心動念要發,常常會前後勁斷,一想要打,意就跑到手,很難保持全身一體,所謂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

另外我們練拳開始總是一蓄一發,分為二元,可是高段的手法是蓄發一體,不二法門,就沒有在一蓄二發了。所以書中講這個心靈拉弓跟不射之射,我覺得也可以做為我們走向不二法門的參考。水手一開始是蓄發,但是後面老師就會希望發的時候不要發這個力,抖這一下,水手擊腹到拉起來亦不要停頓這一下。雖然很難做到,或是看起來沒有用力抖一下來的威風,但是應該這樣才是對的,從二元走向一元才是往上走,雖然練還不一定練得出來,但是理上可以先思考看看。

作者這位師父很厲害,一開始就描準最高的東西,所以拉弓放箭,就讓作者磨了四年,過關了之後才開始射靶,所以東西總是要慢慢磨的,只是現今社會這樣教,可能學生會跑光光吧!


蓄發本乎陰陽,陰陽通乎晝夜,我們要練的就是這個通乎晝夜之道而知的東西:不二法門,以上是我的心得。

2021年6月23日 星期三

洪宗基老師的學拳歷程 文:楊明松師兄

洪老師學拳的歷程:

我與洪老師學縱鶴拳已有五年半的時間,在這期間時常聽洪老師談起學拳的歷程,洪老師是彰化縣芳苑鄉人,四歲時遷居雲林縣崙背鄉,由於當地武風很盛,且他父親也是學武的,並與十七個武術同好結拜金蘭,共同切磋拳藝,因而從小耳濡目染,他父親也教他一些武術基本功,奠定了他日後的武術基礎。同時在一次偶然的因緣際會下,前往虎尾二高師設館於(崩溝寮),現今更改為 (枋南村),正式拜師學習縱鶴拳至十九歲,這期間二哥師每個月會來一次糾正師兄弟的拳術,其餘的時間都由師父的兒子林英明先生指導。

 

  

洪老師教拳的機緣:

洪老師十九歲來台北做事情,之後不知道過了幾年,大約是1978年,二高師的兒子林英明先生來台北教拳,洪老師就去幫忙他,順便複習且於2002年正式成立「中華縱鶴拳協會」當選為第一屆常務理事(圖2)並於2005年當選為第二屆副理事長。

 

 

  

 

 

這期間,有很多師父級的人物來找洪老師比試,像是鐵砂掌的就觸不到洪老師的力量,然後到新公園去找太極、螳螂、形意、八卦切磋,越比越覺得這套拳很好用,便越來越有興趣了。有一年洪老師因為公出車禍受傷,停了一陣子沒練拳。後來公司社團聘請一位教鄭氏太極拳的老師,他們的功夫都很好,還帶了一個外國人說是全國推手冠軍、相當傲氣,洪老師看他欺負中國人看不過去,跟他說:「來啊,你來推我!」他怎麼推都推不動,洪老師往前走他反而被洪老師推得往後滑到貼在牆壁上。有個工程師問是學什麼功夫的,洪老師就說只是小時候玩玩而已,他叫洪老師教他,洪老師不肯。一年後,他找了一些人要來跟洪老師學拳,就在那裡教起來,一教就教了廿十幾年了,目前這邊約有一些學生在練習(圖3)。原先是免費推廣教學,為此;有一段時間為了上班問題,差一點就放棄教拳;洪老師卻因為這個機緣,原本在中華電信任職助理工程師,但因為喜歡這套拳,又配合中華電信民營化,洪老師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洪老師曾想;現在再不出來複習這套拳,等到以後年老體衰就沒辦法練了。於是洪老師忍痛放棄在中華電信優渥待遇的工作,在九十一年元月一號退下來專心教拳。


 

洪老師教拳的堅持:

1. 三寶聚會是武術的鑰匙

洪老師認為三寶聚會是武術的鑰匙,練縱鶴拳也是一種禪修的方法。初練時,他要求先站樁,稱為「三寶聚會」(無極樁)。其目的在「練體生精、練精化氣、練氣生神、練神還虛、練虛生覺」;也就是在練朝陽之氣。其次在練「雞腳」,縱鶴拳要求腳不離地,腳趾頭要輕輕放鬆,湧泉貼地微吸,五指不可抓地。因為只要一抓地,則會緊張而無根,放鬆之後,氣自然下沉,而得到落地生根之效果。 

  2. 站完樁必做鬆身法

洪老師也認為運動前必需做好充分的暖身,以免造成運動傷害,所以站完樁必做鬆身法約三十分鐘。此套鬆身法可強化筋、骨、膜對養生及任何運動亦很有助益,洪老師注入許多心血,設計此套鬆身法,可使得學習縱鶴拳者更相輔相成,希望學習者珍惜之。

3.所有訓練事必躬親

 縱鶴拳屬內家名拳,其四功(吞浮吐沉)四法(飛鳴宿食)非常精微奧妙,是透過三戰、搖肢、牽打、手法和二步、四步、三戰、四門、五步、搖魯手、走馬三角、雙蝴蝶、抖肢三剋、角戰、蝴蝶穿花、八角穿心等等套路的練習,必須功深且細心體悟,才能窺其堂奧。所以洪老師對所有學生訓練事必躬親,怕學生一步錯步步錯。

拳諺云:「功夫要好,三戰討。功夫要會,搖肢、牽打拿。」所以洪老師特別著重「三戰」及搖肢、牽打的練習。當練到渾身鬆透精氣神合一,功夫自成。在練「三戰」之前,要藉「水肢」把「地根力」(從根節到梢節的力量)練出來。起碼要甩上幾個月,才有續練「三戰」的基礎。「三戰」是縱鶴拳的精髓,其目的在於催氣。練到後來,要經氣催至掌心,把關節鬆開,再將勁帶到手,只要一和對方接觸,立刻讓對方失勢。先掌握對方的線,再掌握點,最後將對方的點拿到自己手中。「三戰」練的好時,就像頭頂上的電燈泡亮了起來一樣,瞬間無我,非常的舒服。   

  洪宗基老師的教學過程相當有程序,令人可以很快的進入狀況。他的功架縝密,下盤沉穩,應變又靈活,且出手快速鬆沉,具有穿透性的破壞力。尤其他那像連珠炮般的攻擊方式,更令人十分的難以招架,因此希望有心想學習縱鶴拳法的能人志士,共同加入我們的團隊,探討精妙的武術,你會有異想不到的收穫。 

弟子  楊明松西元2011年4月25日寫于內湖麗山寓所

2021年6月12日 星期六

當兵時的練拳生活:三

 站椿趣事


話說在賈伯斯還沒有發明iphone的日子裡,因為軍營晚上九點半就要熄燈睡覺,可是在現代人的生活中,九點半就睡實在太早了,但是又沒有發明手機可以滑,所以我就在床邊站三寶聚會,站到累了才去睡。


當時林口憲校最高指揮是一位上校大隊長,而我所屬的單位是憲令部醫務隊,原則上是直接受憲令部指揮,不屬憲校單位,只是學校人多,醫療需求比較高,所以駐地在憲校就近提供服務。醫務隊的隊長是中校官階,但是下班後就回家了,不在醫務隊中過夜,晚上醫務隊中的最高官階,就是國防醫的上尉學長。那時憲校新到一位上校大隊長,發現夏天校區電費太高,懷疑有人偷開冷氣,因為其它單位都是憲校直屬,應該不會不聽他的話偷開冷氣,所以就懷疑到我們醫務隊頭上。


他那時晚上常常直闖醫務隊,東翻西找,看有沒有人偷開冷氣。因為晚上隊上最大也只有上尉,軍中是官大一級壓死人的地方,所以完全擋不住他,愛怎麼闖就怎麼闖。有一次我在寢室站椿,他突然開門,見到我在站椿,問我在幹什麼?我回:報告長官,站椿!我很難忘記當時他看我的眼神,基本上就是一種看白癡的眼神,他斜眼瞪我一眼之後沒說話就走了,大概是覺得跟白癡醫官沒有話講,呵呵呵!我心底是想,誰是白癡還很難說呢!天天跑來抓偷開冷氣,抓了一個月也沒抓到誰,要是派你帶兵打仗,大概也是永遠找不到敵軍的那種。


站椿立禪這種東西,就算是同門師兄弟也很多人沒有興趣練,甚至曾經遇到離開洪老師這邊跑去跟理事長學的師兄,跟我說全台灣只有我們這一支最笨,在站三寶聚會,其它沒有人縱鶴在練這個的。不過我有看很多古書,知道站椿靜坐這個很厲害。南宋滅後七百年,最厲害的讀書人,王陽明,靜坐功夫也是很高的。蔣介石一生很崇拜王陽明,所以一到台灣就把土土的草山改名為陽明山。


王陽明從手上沒糧沒兵,短時間拉出一個軍隊,然後把準備多年的寧王叛軍打垮,用現代的話講,就是一個股市新手提十萬元進場,短時間翻出幾百億,幹倒索羅斯的等級。所以蔣介石很崇拜他,因為以老蔣當年敗走台灣,大概只有王陽明復生才救得了他。


所以老蔣也是很研究王陽明的,從他侍衛長的回憶錄來看,他每天要靜坐三次,一次四十分鐘,一天共坐二小時。雖然很努力,但是功夫跟王陽明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文治武功的表現在歷史上也還是有一段差距。


總之就是靜坐站椿這個很重要,看大學中庸老子莊子等一堆古書,如果從靜坐的角度看,可以發現他們都在講這個。雖然站著不動看起來很像笨蛋,但是真的練下去,誰笨還很難說喔!

2021年6月10日 星期四

短刀十式


這是在網路上看到的影片,相對合理又簡單的短刀基本練習。

總共十個動作,我文字記錄如下,方便練習

1、右斜下左

2、左斜下右

3、右斜上左

4、左斜上右

5、直刺

6、轉刃

7、反刺

8、橫開

9、下劈

10、上捅

茶餘飯後拿把梳子還是鐵尺練這十個動作,至少練到動作和順,萬一遇到事情或者有幫助,有練過幾百幾千次的人,隨便拿個雨傘看起來架子也會跟沒練過的有差。其實也不是建議大家拿刀去拼,只是遇到持刀歹徒,你能讓自己看起來不是那麼好砍,歹徒就會轉向比較好砍的砍,就像考試大家會選擇簡單的題目先寫一樣。只要不要被歹徒選為第一個砍殺的,基本上逃生機會就會大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