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洸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洸,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洸,則所用之異也。(莊子)
武術在現代,你說直接上場和人幹架,或是遇到危險防身,這個直接的功能當然還是有的,只是機會不是那麼大。這也是不得已才如此用,原則上不鼓勵,畢竟風險高,遇到持刀或槍的基本上沒有勝算,除非你手上也有刀或槍的。我自己真的打架,也就是和我岳父的狗狗打過一次而己,好在沒被咬到,之後我就不跟那隻狗狗玩了,應該就不用再跟狗狗打架了。不過我看診是常常看到病人被自己養的毛小孩修理,感覺學點武術還是有幫助。
我個人是覺得我天天在用武術上的道理。九把刀說人生就是一場接一場的戰鬥,看診也是差不多,看一個病人就像接一次手,要用最精簡的方法了解病人的來龍去脈,雖然不是用手打架,但是是在意念中戰鬥。病人一進診間就要看著他的樣態表現,講什麼,說什麼,而我用什麼話來接引或切入,再來做什麼檢查來確認,開出什麼藥來應對他的症狀,其實也是一場又一場的戰鬥。病人很多的時候就要默唸一代宗師的名句:寧在一思進,莫在一思停。或是唸心意六合拳的:六合相聚人難躲,遇敵好似火燒身…來加快節奏。很累的時候就要唸鶴拳的缷胛回胸,明星束肋神貫頂來堅持住三戰的架子,看診談生意或應敵,架子都很重要,不是只有打架才需要架子。
武術在進入熱武器時代之後,一代代的武術人為武術找了很多出路。比如李小龍就開創了功夫電影這條路,只是能當上電影明星的畢竟是極少數的人。有人在現代擂台上努力,目前看起來是巴西柔術比較成功,其它的武術還在努力中。當然還有很多亂搞的,比如閃電連五鞭之類的,就不在討論範圍了。
武術的應用我比較偏向周星馳所說的:功夫是適合男女老幼地,打打殺殺,是大家對它的誤解。功夫更加是一種藝術,一種不屈的精神,所以一直以來我都在找方法,想將功夫重新包裝起來,使得你們這種升斗小民可以對功夫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武術其實是一種修養,你要把拳意背上身,比如練形意拳就天天把形意拳的八須九要背在身上,如君子終日行不離錙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然後你可以發現一些百姓日用而不知之用在你身上發生,然後你可以得證武術是天天要用的,不是打架才要用。平常你用不上,真的遇到危險你也用不上,要時時刻刻,念茲在茲才行。
武術也可以做為修道的前行,免得平日高坐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每日高談道德,身上沒功夫,臨危卻用不上。大學有云:富潤屋,德潤身。這個身不潤,那德就很難說了。身心是要交相勘驗的,身上不起反應,那練對練不對就很難說了。練武是堅固身體,把修道的基礎打好,這個達摩祖師的原意就是如此,不是真叫你打打殺殺喔!
所以我個人認為武術是人人用的上,不用當電影明星,不用當MMA選手,都用的上。用在自己的身心修養上,用在日日上班決策上,用在跟房仲討價還價判斷購屋上。武道之用大矣哉!
另外廣告一下,學鶴拳比其它武術額外的好處是可以順便學台語。鶴拳創於福建,流傳於閩台之間,幾百年就是用台語傳承。清朝沒有國民義務教育,所以除了當官的會講北京官話之外,其它人就只會講台語了。鶴拳就是用台語講比較順的拳種,當然也是可以對應中文字啦!只是國語用字習慣不同,很多講法用現在的國語去講就是怪怪的。台語的用字習慣可能比較偏古文的用法,比如說走意思是跑,行才是走之類的。我也是練了鶴拳之後,台語才輪轉起來,台語還是需要載體才能復興,台灣要多推廣鶴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