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今年四五月疫情嚴重的時候,門診病人清淡,只能放任滑鼠在螢幕上遊走,這時不小心看到有玉山銀行主辦的畫畫比賽訊息,發現獎金還蠻高的,雖然已經很久沒有畫油畫了,但是看在獎金的份上,就研究了一下。
我發現歷來得獎作品多是以玉山主峰為主體加以變化,所以六月就先畫了一個草稿如下:
老實講,大家畫這個玉山主峰,都是畫照片,大概只有林玉山老前輩的玉山主峰是現場寫生的,畢竟真的有爬過玉山的不是那麼多人。我這個畫稿就放在床頭,從六月放到七月中。因為有關心,所以發現玉山主峰的畫,連網路上的商城都有在賣,也不貴,都是看照片畫的。心裡就有點懶得畫,畢竟藝術這種事,是只能做第一不能做第二的。一直重複一樣的主題,不是藝術要做的事,不然我找個商業畫室訂一幅不就好了,何必自己畫,浪費這個時間。
所以用重新研究玉山的資料,後來發現蘭潭這個地方可以照到玉山,只是視角比較平直無趣,當然網路上也可以找到有蘭潭玉山倒影的照片,也蠻美的,只是也沒有想直接畫相片,除了著作權之外,也不想做電腦就可以做到的事,畫就是要畫電腦沒辦法做到的才有意思說。
我回去研究谿山行旅圖的結構,把如下面連結中https://iin.nidbox.com/diary/read/9045151
最下面的圖,用谿山行旅圖的結構改造。谿山行旅的結構大概是下面是橫向的動態,有旅人經過,中上方就是縱向的山脈堆疊。我是調整了義德寺這一段,讓他比較平,可以讓人進去,左右可以走通。後面的山脈本就是縱向堆疊,但是要能放進畫布,天空也還要能放月亮,所以也做了一些調整。
玉山這個主題是畫山,理論上山水畫是東方的強項,但是之前比賽得獎的作品比較看不出有東方山水畫的連結。我意圖使玉山這個主題,與傳統山水畫發生連結。當然,你說要在玉山這種三千公尺的雄山之上,硬是創造古代山水畫那種飛瀑流水,是有點不太科學。我參考早春圖的構圖,是流水圍著山體繞一圈的,當然,依照蘭潭的地型,要發展一圈流水也不太合理,所以就把義德寺這段改成一座島,讓湖水圍一圈,算是有山也有水了。
義德寺大概就留個外型,布局就依畫面需要改了。小島左邊的古樹,就直接跟早春圖借了,算是向大師致敬。
小橋算是跟范寬借的,現代的橋不會做這麼危險,沒有護欄。
所以草圖七月就改成如以下–一連續演進變化,先在便條紙上推演,最後才上畫布打稿:
但是為了兼顧本地的意象,所以小島右側的樹改成棕櫚樹強化南島風情的部分。左下的小舟,主要是為了實踐我的理論,內容可見下面連結
古代山水入神論
小舟就是要給你代入的,雖然上面沒有直接畫人,但是我畫的時候船尾有吃水比較多,暗示裡面有人說!簽名也簽在上面,至少乘客保証有作者一名。你看坐這個船,有湖有山有月,是如何光景?會不會想起杜甫的詩:四更山吐月,殘月水明樓啊?當然你也可以不坐船啦,小島上的路我都有做成環島,寶塔也有記得開燈,真是稱職的民宿主人…。跑去寶塔上也可以來一句: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或是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不上高塔直走,從小橋流水古木寒林的唐山意象,經過林間小徑,看到閩式建築再看到水畔椰林,也像是走過一場時光隧道吧!
最後畫成如下:
這個水中倒影我要說一下,這個倒影綠樹與棕櫚樹比例比較大,從畫外看比較怪,但是你想像坐船開過去,從船上看就會比較剛好,畢竟船離水近而離島遠。所以我的設想就是船從左下往右上沿島開,穿過椰影之後,進入一片光明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