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寫春聯,也是一年一度寫毛筆的時候,雖然用墨汁比較快,但還是喜歡用磨墨的。
或者有人覺得磨墨只是一種情懷,但我總是感覺磨墨有更深層肌肉訓練上的意義。
以前磨墨總是求快,手用力轉超快,總是酸在手指與小手臂。以武術訓練來講,這樣應該是錯的用力模式。理論上,應該是放鬆前面,至少用肩胛骨周邊的肌肉,最好是用上核心的肌群來磨墨,像搖肢一樣。所以應該是抓住墨條,放到硯台上,然後把手臂掛上去,手只承受手臂的重量,不要再多加力量上去,先試著用肩胛周邊的力量來推動墨條,再慢慢試著用更核心的力量來推動。
這樣磨,轉數不會很快,但反而會促進身體與手臂的力量整合,對書法藝術的養成而言,或者可以說是雖慢實快了。古人說:「磨墨如病夫。」我是這樣體會的。
其實我常常覺得武術與書法很有關係,這個一筆一劃,就如同一拳一腳,我個人是認為不一定要求好看,但是要求自然,不要為了求好看,亂加一些不自然的東西,能夠自然,最後就會好看。
二王體系之所以很難超越,就是因為他合乎自然,用最順手最沒有多餘動作的方法去寫字,最後就會像二王,若是字型拉正一點就會像顏體,運筆快一點,收筆加上抖震之力就會像瘦金,大概是這樣。
其實我常常覺得宋徽宗必然是個武術高手,你去看他的詩帖,字寫的很大,你看他那個筆速,他整個手應該非常鬆,如果是揮刀必然也是乾淨利落,因為他筆速很快,所以他方向轉折的時候需要抖震之力來轉向或剎停,就像飆車需要甩尾一樣,是非常自然的,不一定是有意為之的。所以寫瘦金如果沒有那個筆速,只是在學外型,就好像車速不高,又硬要甩尾一樣很奇怪說…
筆速要快,又要剛健,就一定要把手放鬆,用核心力量來運筆,核心只要微轉,手就已經跑很遠了。如此,方能於揚眉瞬目之間,縱橫筆墨於紙上。所以,如果以純書法訓練而言,於磨墨中體會用力的方法,或許還是有其訓練上之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