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輩練拳之外也喜歡看武俠小說,或是玄幻小說,有一個龍印戰神的網路小說,裡面講到一個鎮龍椿,是小說中最厲害的仙武之技的入門總綱,我看和我們三戰很像。
作者有沒有練拳,我是不知道,但寫的這個,真的跟三戰很像。其實鶴拳與佛法大有關係,是不是仙武在凡間的流傳,也說不定喔!
我輩練拳之外也喜歡看武俠小說,或是玄幻小說,有一個龍印戰神的網路小說,裡面講到一個鎮龍椿,是小說中最厲害的仙武之技的入門總綱,我看和我們三戰很像。
颱風天帶小朋友寫書法,愈來愈覺得書法跟武術很有關。以我的心得,縱鶴水肢是有篆書筆意,勁皆走身中,純用中鋒,即李斯古法玉箸篆之象,也不是後來趙之謙的那種篆書。許多人的水肢尾勁帶比較多橫勁,如隸書之波磔,我是覺得頂多可以帶如漢初那種隸書順順的波磔,或是竹簡隸書那種波磔,若是成熟期隸書那種先提再按的,是為一抖,會把勁抖斷,功夫就不對了。
如果從書法的發展來看,我大膽假設,先秦至秦朝武學最高,漢初還不錯,東漢就弱了。至於魏晉以至於唐的書法,可能就不是純用拳勁,隨著鐵器普及,乃混入刀劍利器之法,就又是另一番風貌了。
這個有點像做麵點,一開始就是先搓一個大麵條,要先揉到出筋,然後才決定用刀削做刀削麵還是麵疙搭,還是削下來打平做餃子皮。
上面圖中那本書的作者也覺得現代學書法,應該從篆書開始,再慢慢加入筆法,轉成隸楷行草,而不是一開始就楷法。可憐我們這一代,學校都是永字八法啟蒙,一開始就被法迷了。
大學時曾經杜忠誥老師有去十方禪林上了一期書法,我剛好有去上。大概整期都在懸腕抬肘,畫各種線條,沒有教什麼筆法,也沒寫字,老師的意思是這個有了,才有然後。不過杜老師就只去上了這一期,我也就只同他學了這一期,至少在每天鬼畫符中,手能懸空寫字了。
我們鶴拳一入門要練水肢,大概也是這個意思,這個勁要練到從湧泉走到勞宮這麼長,練到身體出筋才行,不然就沒有然後了。有了這個長勁之後,再看情況截成短勁、寸勁,或轉橫轉斜。如果沒有這個長勁的基礎,大概其它都是瞎搞瞎忙,臨敵用不上來。
不過教書法如果教小朋友這個,可能家長不太願意付錢去學個鬼畫符,還是教他們永字八法,寫寫漂亮的楷法,讓家長付錢甘願些,畢竟不要跟錢過不去…呵呵呵!
我是覺得如果國樂所謂的創新,就是移植西樂過來,這個所謂的創新是很有問題的,除非移植過來能比西樂原版的更好…,如果比西樂差,那這個移植就沒什麼價值。
其實傳統音樂應該有自己的路要走,硬走西樂的道路,其實是不明白自己道路的表現。就像以油畫的標準要求水墨畫一樣,任何一位水墨畫家都不會有這種想法,不過現代國樂的高層卻以移植西樂為風潮,只能說他們可能已經遺失傳統,或者是沒有認真讀古書,不知道自己的方向。
音樂大概可以分成娛樂性的面向,與功能性的面向。娛樂性的面向就是要讓你聽完感官上覺得很好聽的,適合面對群眾的。功能性的面向比如說強調有醫療效果,彈給少數特定受眾,或是修身養性,是彈給自己聽不是彈給群眾聽的,或是強調人神溝通,用在國家或宗教祭典的。傳統音樂如果以古琴或南管這類古時候的雅樂來看,與其說其是娛樂,不如說他的功能性是更重要的。當然這二者並不相斥,只是有時候還是有主次之分。
不過如果追溯中國早期音樂發展的歷史,音樂,或者以國家或王權推動的音樂是以人神溝通或祭祀用音樂為主。古時候沒有中產階級,普通民眾大概就自由發展民間音樂,但是沒有官方記錄。真正有錢有閒聽音樂的,大概也只有少數貴族階級,所以這些貴族階級想聽什麼,就會大大影響音樂的發展方向。古時商周時期是一個很重鬼神與祭祀的時代,如果你是一個古時候的樂師,與其彈很悅耳的曲目,讓大家很開心,不如彈號稱有人神溝通功能的音樂跟大祭師一起賺錢,地位也比較高,貴族不敢賴帳。到了漢魏,貴族喜歡修仙,與其彈好聽的曲目,不如往音樂治療輔助修心上發展,比較合乎貴族的喜好,比如現代的缽頌這一類。當然西方一開始也是以人神溝通、祭祀音樂為主,再來教會的音樂,大概十六世紀中產階級興起,音樂才轉向群眾。但是這裡要注意一點,就是西樂在轉向群眾的時候,配合科技的進展,在這段時期樂器的改造是非常大的,從古代大鍵琴到現代鋼琴,從古提琴到現代的提琴,所以不只音樂內容轉向,樂器也大大轉向。而中國樂器是沒有這個硬體上的轉向,大致是古時候沿用到現代,所以你硬要走西樂的路,技術上就沒有辦法達成,各種樂器性能合不太起來。
所以古琴曲中可以找到很一些跟人神溝通或修仙有關的曲子,我個人研究古琴的演奏或者可以配合拳意的練習,我個人是認為身正是最重要又最基礎的,然後手力接上身力,裡面再走拳意,或者古琴某種程度是拿來練功的,不只是拿來彈好聽的。而南管我聽起來感覺有受到佛教梵唱或持咒的影響,我個人認為拿來練氣很棒,有些地方有似於武術中的虎豹雷音的訓練,拿來當純音樂欣賞就不是那麼好聽。所以我個人認為傳統音樂適合走功能性的方向,就是拿來練功,當然還是可以有娛樂性,只是不太可能做到像目前西方音樂這樣,也不需要到這樣啦!
古時候中國帝制太久了,沒有一個富裕的社會,就很難產生面向群眾的音樂。當音樂只能面向貴族,那貴族在想什麼就很重要了。古時候大部分的人是沒有人身自由的,務農要很大量的人力,忙完大概也沒有精神聽音樂了,古時候也沒有cd或串流,聽音樂是要人現場演奏的,大部分的人是聽不起的。能有錢有閒聽音樂的,大概只有金字塔頂端的這些人,古代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興趣,就是修仙,像蘇東坡、黃庭堅,這些都或佛或道,而皇帝痴迷修仙就更多了,如果現代人重生古代,大概也會只想修仙飛昇,逃回現代,畢竟沒有電沒有網路沒有自來水沒有瓦斯的日子實在太難過了,女生都臭哄哄,沒辦法天天洗澡,就算當皇帝也不能看youtube追劇,實在太苦了啊!
所以音樂走向人神溝通或是轉向輔助修練的功能,服務貴族階層,或者會比娛樂大眾有搞頭,中國古代音樂的走向大概就這樣過了二千年。
我是相信中國的音樂在修練上有一些洞見啦!或者在這條路上再走下去,配合道功研究之類的也是一條路,南管唱這個練氣配合唸經持咒應該也有幫助。如果硬要轉向大眾娛樂,可能會遺失之前研究的成果,雖然目前也已經遺失,但還有接續的可能。如果真要轉成現代樂團的型式,可能還有一些樂器改良的研究要做,這個就牽涉太多,要樂器專家才有辦法。
我是相信國樂高層知道一味移植西樂不是條好路,但是把國樂帶往小眾功能性音樂可能市場不足以支撐目前的從業人口。好在我是業餘愛好者,就可以自由發想,呵呵呵!
我的感覺是他用春秋筆法,對於鶴拳明褒暗貶,不知道鶴拳何處得罪於他,要如此下暗手?對於其它拳種,比如八卦、詠春、八極、螳螂、心意六合,那都是只有好話,那鶴拳就不是這樣了,明面說好話,暗裡摻沙子了。
首先遇見鶴拳,就在林森北路,是黑道在練的,先貶了一個身價。再來說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拳種是鶴拳,不過從南到北沒有看到練比較好的,除了最佩服的陳明崙老師,可惜已經死了,這是什麼味道?再來又說鶴拳是明朝大內流出,不過還有天根力的練法,鶴拳不會,他會,就這個生生功?方七娘拳詩本就講二氣交蒸力,本來就是天地合氣,怎就沒有天根力了,就他老衲會?還有三戰那三塊骨頭,這個我問過洪老師,他那就不全對,就這樣。最後小說中國安局這個谷二少說是鶴拳高手,這個姓什麼不好,講姓谷,這個國安局姓谷的就是谷正文這一幫冷血罪犯,練鶴拳的那個時代怎麼可能姓谷,姓蔡還差不多一點,把這種很讓人聯想到殺台灣人的罪犯的姓氏,套在內在應該是台灣人的角色身上,不知是何居心?
還有流與離之島下冊128頁,講生生功這個太囉嗦,講白了是在動量守恒前題之下,身體的動能與位能反覆平衡造成的狀態。講錢的話就是資產抵押產生資金與負債,彼此相互轉換,其實最後清算都是零,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好處是不用額外投入能量,動能位能彼此換來換去,所以作者說是生生功,其實就是佛法,真空生妙有之意,鶴拳也是會,不是你老衲獨門的。
老衲這個書翻來翻去,很不想這麼說,但又不得不這麼說,他是真的很外省,很中國,他就是一個中國人,但我也承認他在武術是內行的。也是他是內行人,從他字裡行間流出對鶴拳的這個味道啊,就不得不讓人對他上心。老衲這個啊!雖然講了很多鶴拳很厲害的話,但是感覺他是把鶴拳當成假想敵在研究。他們這種自以為高級的外省人,很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自豪,看到他們認為低級的台灣人也有很不錯的東西,甚至某些地方比自己的還好的時候,那個心態啊!
現在雖然已經不是古時候了,不過最近門內遇到一些事,只能說有些人或拳種對鶴拳是有很深敵意的,有可能深藏不露,大家遇到還是要有防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