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1日 星期三

書藝與武藝: 磨墨篇

      李仲軒老先生嘗云:中國的好東西都在書法裡。在書中亦常以書法的道理比喻拳術,而許多書法家也常以太極比喻書法。只是純萃的書家或者沒有真正花心思在武術上,講來講去也是引述王宗岳太極拳論,很難深入其中。剛好個人兩方面都有興趣,也有實地操作,雖然均非什麼高手名家,但是總有些心得體會可以聊聊。
      寫字第一個問題就是要磨墨還是倒墨汁就好,從武術的觀點,要以磨墨當第一課。磨墨之時可以正身,反正也不用看字帖、壓紙張。先趁磨墨把正身做好,頭要頂勁,肩要掛,胛要插落,然後磨墨。
      再來是體會磨墨的力量,這個力量從裡面到外面,是如何的運行,中間有無卡住要放鬆的地方,是用手磨還是用身磨,還是身手合一的磨,這個都可以在磨墨的時間來找問題,找答案,或者至少可以熱身,先把力量路線轉熟轉順。如果不磨墨,直接寫字,因為要解決的問題太多了,反而不容易把這個很基礎的問題解決。
      其實這個磨墨我也摸了很久,一開始亂磨,磨很快,想說要快點磨好,畢竟寫字才是正事,誰想花心思磨墨,這時候是純用手磨。後來看到鄧散木先生在其篆科學書中引述說:研墨如病。又說:磨墨如病夫。想說這個病夫如何磨呢?才改用慢磨,發現這樣才能用身體去磨,或是身手同步去磨。然後才能像鶴拳搖肢一樣去感覺墨條和硯台之間的力量,能否在轉出與轉入之間維持一致。如果是慢慢磨,又有時時觀照硯台與墨條而沒有空轉的話,個人覺得慢磨三下約等於快磨五下。
      話說這個磨墨和搖肢,在動作上是一模一樣,但是在磨墨時難免想說要快點磨好,會去加壓在硯台上,然後肩上濁力就會跑出來,其實我覺得理想上是肩放鬆,用整隻手臂掛在墨條上就夠重了,這樣比較不會有僵直的濁力出來,這個我還要再努力。
      這個墨磨好了,身手也調一致了,寫字就照這個樣子去寫了。磨墨之於書法就好比蹲馬鬆節與大鵬展翅二式之於鶴拳,縱鶴起手式也是在練這個身手合一,不過武術上大家比較常講的是腰馬合一。但是腰馬,人人都是合一的啊!本來就連在一起嘛!問題是在手與腰馬不合一,所以力量不整。
      磨墨,也是一個練習腰馬合一的方法。

2018年2月15日 星期四

身為職業小說家-心得

身為職業小說家:村上春樹
      雖然除了這一本之外,目前還沒有看過村上的其它作品,但這不妨礙我認知村上是一位偉大的小說家。
      就像偉大畫家的畫論一樣,大小說家的自述心路歷程也是很有參考價值的,即使我們不是小說家,但還是可以參考其內在的動力是如何推動其生命走到目前的高度的。
      各行各業成功人士很多但很難得有成功的文字工作者,用他最熟悉的文字工具,花大篇幅和我們探討人生。文章很順一下就看完了,但是衍生的思考就每個人各有不同了。

2018年2月2日 星期五

論換勁


      習拳之初,各門各派功法不同,但總是會經過一個過程叫換勁,所謂換下拙力長出長出真勁。但這實際上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呢?我覺得換勁有點像把錢從身上口袋、抽屜零零散散的錢整合到戶頭裡的過程。
      其實人先天出生,原本力量是藏在核心,所以嬰兒一出生,醫師只撐住腹部,讓頭面地而四肢懸空,正常的嬰兒是可以維持住身體平行於地面的,這是核心的力量。但是隨著後天生活,力量愈來愈往四肢去,就像銀行戶頭的錢,慢慢跑到口袋去,畢竟生活應用上比較方便,而戶頭漸漸就空了。但是武術是生死之間的事,要一瞬間動用出全身之力,就像買房,一下子就要動用幾百幾千萬,如果錢不在戶頭而在口袋或抽屜之中,買點日常用品吃吃喝是很方便,但是要買房買車,就使不上力了。
      所以換勁就是要把四肢浮表之力,返本收入核心之中,之後一動一靜,皆由核心出,方能符合武術上之大用。至於如何達到這個目標,各門各派都有自己的方法,大哉問!…就不在本文之列了。只是有許多人聽過前輩要人練拳不用力,這話也沒有錯,但是若誤解成全身鬆垮垮軟趴趴就大錯了。這就好像把口袋和銀行的錢都丟掉,雖然無努氣之病,但也不可能像前輩有打人如掛畫的大機大用了。
      後天的濁力如同世辯智聰,練回核心轉似先天智慧,全身鬆垮有如落入頑空,換勁就是由後天的發力方式轉回先天。我覺得這個理上要先通,事上才做得到,否則理上不通,各派功夫都很難通。以上是一點心得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