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4日 星期四

重齒輕採之我見


感謝劉大不嫌棄我車騎的很少,仍然惠賜我一台訂製465,在我拖拖拉拉的組車進度之下,終於在去年中把車組好了。我的體重也從最重的82公斤,慢慢降到75公斤左右,以單車每降一公克要加xx元的公式換算,我大概也賺了不少了。


因為我很久沒騎山路,對自己的心肺功能信心還不太足,所以目前主要都是騎平地為主。高深的體會可能沒有辦法講太多,主要的心得這是這台車真的可以重齒輕踩,很適合我這種體能普通的騎士。


其實重齒能輕踩,主要是體現整個車架及輪組的系統耗能很低。就如同股票交易,如果手續費很低,就可以實現少量金額分批買進,可是如果每筆手續費比較高的話,投資人就會被迫提高每筆交易的金額,以壓低交易成本的損耗,反映到騎車上,就是騎士被迫加大功率的輸出,以降低系統損耗的百分比。


騎這台車,因為加速反應很確實,如果不追求極端的速度的話,人只要輕輕掛在上面騎就可以了,檔打重一點,轉速不用很高,就可以有不錯的速度。感覺就像上面的人騎的很悠閒,車子卻跑很快…哈哈哈!


所以可以嘗試用推手中不著力的方法來騎,就是全身不施加多餘的力氣,手就輕輕摸著把手,腳與踏板的接觸點就儘量保持腳的重量為主。這樣騎就很省力,可以很輕鬆騎很久。當然如果要騎很快的話,還是要加大功率輸出才可以啦!

2021年1月11日 星期一

硯說


 

話說正妹喜歡名牌包,傻男喜歡買石頭,詩云:花如解語誠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呵呵呵!


從高中時期買了第一方螺溪石硯之後,陸陸續續買了幾方硯台,可能見識比不上真正的藏家,但多多少少有些消費與使用經驗。


螺溪石硯因為只有過一方,沒有什麼感覺,就不評價了。話說早期台灣要獲得比較好的硯台,比如端硯、歙硯這些比較困難。我去看陳丁奇老先生回顧展,發現他用的硯台只不過是一方苴卻硯。苴卻硯很漂亮,但是發墨性普遍不佳,蕙風堂早年有進,但是可能賣不好,現在只當做文藝賞玩打折賣。陳丁奇老先生不知道有沒有其他硯台,不然可能當年磨墨也磨的很辛苦吧!


端硯有用國旅卡買過一方,麻子坑的,不過端硯不好洗,很容易留下痕跡,所以懶人我也不常用。


所以買最多的還是歙硯了,歙硯好洗好保養,適合懶人我。話說歙硯有分許多花色,有眉紋、魚子、金星…等等。歙硯在訂價上,主要是看坑口跟石品,當然還有大小。我個人的經驗,眉紋算是價格比較高的,但是感覺上發墨也是眉紋比較好。魚子就比較軟,我推測魚子比較偏向沉積岩,眉紋比較經過高溫高壓,偏向變質岩,硬度比較高。金星則是號稱有硫的成分,磨出來的墨可以防腐,個人是覺得聽聽就好,主要還是外觀上的不同,就看喜不喜歡。


後來有問師大研究所國畫組的王建仁兄,他推薦我蕙風堂的瑯阡硯。因為自古歙硯的品類沒有瑯阡這一類的,我研究一下,商家是說這是歙硯礦脈的最上層,因為花色漂亮,唐宋時就已被採盡,只是當時是拿來做地磚,不是做硯台,後來他們買下古宅之後才得到這種石料。我後來陸陸續續買了大中小各一方瑯阡硯,我看最上層是由玻璃質的變質岩構成,下層則是沉積岩,因為是偏向玻璃質的原故,所以花色上就會出現在陶瓷釉料上會出現的冰裂等紋路,而這層玻璃層不透水,也不會吃進污垢,而且也有一定的止滑效果,畢竟能磨墨嘛!果然是做地磚的絕佳材料…笑。有時也會出現一些石英質的白色紋路,我個人在試的時候,發現可能是石英比較硬的緣故,有的會影響到硯面的平整度,這個是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個人經驗,可能因為表層是變質岩的緣故,瑯阡的發墨普遍超過一般歙硯,大概要老坑眉紋才能相比,而且價錢又沒炒到那麼高,所以買了第一方之後又買了大小不同的兩方。當然也是不便宜,只能說如果買iphone那麼小的一方,那還是比iphone便宜啦!如果要買iPAD那麼大一方,那可能就要比iPAD貴上不少了喔!


其實商家在訂價,除了看大小,再來就是看石品花色,如果是實用為主,那找一些花色不要太美的,還是有相對便宜的可以撿啦!


不過我覺得以現代的玻璃加工技術,應該可以做出不錯的人工硯台,就像磨刀石也是有合成的,只要以玻璃為基礎,調整表面的粗細,應該可以辦到,只是這類東西市場恐怕愈來愈小,大概沒有廠商想投入,就乖乖磨我的石頭硯吧!


這方是小的瑯邗抄手硯,因為是師傅早期的作品,工資比較便宜,所以訂價比較低,我就用相對低價入手了。老闆說那時比較保守,怕磨穿玻璃層,所以硯面比較淺。

2020年12月12日 星期六

磨墨




一年一度的寫春聯,也是一年一度寫毛筆的時候,雖然用墨汁比較快,但還是喜歡用磨墨的。


或者有人覺得磨墨只是一種情懷,但我總是感覺磨墨有更深層肌肉訓練上的意義。


以前磨墨總是求快,手用力轉超快,總是酸在手指與小手臂。以武術訓練來講,這樣應該是錯的用力模式。理論上,應該是放鬆前面,至少用肩胛骨周邊的肌肉,最好是用上核心的肌群來磨墨,像搖肢一樣。所以應該是抓住墨條,放到硯台上,然後把手臂掛上去,手只承受手臂的重量,不要再多加力量上去,先試著用肩胛周邊的力量來推動墨條,再慢慢試著用更核心的力量來推動。


這樣磨,轉數不會很快,但反而會促進身體與手臂的力量整合,對書法藝術的養成而言,或者可以說是雖慢實快了。古人說:「磨墨如病夫。」我是這樣體會的。


其實我常常覺得武術與書法很有關係,這個一筆一劃,就如同一拳一腳,我個人是認為不一定要求好看,但是要求自然,不要為了求好看,亂加一些不自然的東西,能夠自然,最後就會好看。


二王體系之所以很難超越,就是因為他合乎自然,用最順手最沒有多餘動作的方法去寫字,最後就會像二王,若是字型拉正一點就會像顏體,運筆快一點,收筆加上抖震之力就會像瘦金,大概是這樣。


其實我常常覺得宋徽宗必然是個武術高手,你去看他的詩帖,字寫的很大,你看他那個筆速,他整個手應該非常鬆,如果是揮刀必然也是乾淨利落,因為他筆速很快,所以他方向轉折的時候需要抖震之力來轉向或剎停,就像飆車需要甩尾一樣,是非常自然的,不一定是有意為之的。所以寫瘦金如果沒有那個筆速,只是在學外型,就好像車速不高,又硬要甩尾一樣很奇怪說… 


筆速要快,又要剛健,就一定要把手放鬆,用核心力量來運筆,核心只要微轉,手就已經跑很遠了。如此,方能於揚眉瞬目之間,縱橫筆墨於紙上。所以,如果以純書法訓練而言,於磨墨中體會用力的方法,或許還是有其訓練上之意義的!



2020年11月7日 星期六

對於現代書法的小意見

 


有時逛逛書法展,以現代碑帖流傳之方便,其實有下功夫的書法家都很厲害了,只是有時逛來逛去,發現大家者都是在重覆書寫唐詩宋詞,不然就是心經,沒有自己的聲音。


所以就看到每個人都在寫大江東去浪淘盡,甚至一個展就出現兩幅不同字體的念奴嬌… 等等。我覺得搞書法的還是要加強一下自己的國文能力,可以寫自己的東西,會比較有時代性,如果古文實在不行,可以寫白話文,總是要寫一點自己心中的吶喊吧!不然千篇一律古人的文字,又何必有現代人呢?


晉唐時期,書法家多是寫自己要寫的東西,比如王羲之就是寫寫信,顏真卿、蘇東坡也多是寫自己的文字。智永千字文這一類是為了傳承,到元代趙孟頫之後才比較有系統的傳抄古代名篇,但那時書法家的文字功力尚在,寫個詩詞不成問題。到近代文字功力每況愈下,變成只能傳抄古人文字,自己造不出詩文了。但畢竟書法是文字的藝術,如果文字不是自己的,那在藝術上不能不說是一個缺憾吧!


此外,雖然書法的受眾還是以華人為主,傳統文化上還是以儒釋道為主流,但是以世界文化上的主流分布上,應是以基督天主教文明佔大部分,或者也可以創作一些基督文明的作品,就不要每個人都在抄心經了。我不是說心經不好,只是每個人都在抄心經在藝術創作上就未免太單一。我看董陽孜有一幅作品是用很粗很粗的線條寫「雄渾」二字,其實用這個寫法,來寫一幅「阿門」應該也不錯吧!

2020年11月1日 星期日

偶得

庭院芳春樹
江山無故人
輕車行遠道
回首在紅塵
                    2020/11/01  真韻

上面那幅畫是去鼎泰豐吃小籠包拍的,江兆申的作品

2020年10月31日 星期六

參觀畫展-吳士偉: 不在繁華色相中

 



第一次看到吳士偉先生的畫,是在網路上,是幅靜物花卉,感覺顏色很美,畫中光線如秋涼的午後,枝葉雲繞,光華流轉,好不詩意。


後來看吳老師的youtube頻道,感覺畫家頭大大的,講話很有古人的味道,果然吃這行飯的還是要長的像古人一點。


最近剛好看到紫藤廬有吳老師的畫展,正好小朋友也去上幼稚園了,比較有空,就趁機去參觀一下,上面那個錄影就隨手錄的,大概把一樓展場錄一遍,二樓就沒有錄了。


吳老師的畫,常常讓我想到晏殊的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種充滿盛世光華,但是又沒有像吳昌碩這樣很強的氣勢,反而像一個人優優雅雅,又悠悠閒閒,靜靜的享受時光流逝的感覺,一種宋代文人,像是晏殊這種富二代的感覺。


吳老師的用色個人感覺應有受西方印像派影響,用色上是比較豐富的,但是比較偏向柯洛這種帶灰綠色調的感覺,與莫內這些又不同了。有時在網路上看,因為螢幕光線的關係,有覺得有些有點像龐均先生的畫,當然龐均的有些畫是往傳統文人畫靠攏的油畫,或者因此有共通之處吧!





2020年10月18日 星期日

微雨出門有感

林徑雨聲輕

寒山月半清

歸來唯獨坐

一曲寄平生

2020/10/18  庚韻

以現代社會的用詞用字及思惟,用古文表達會遇到很難濃縮之後放入行文脈絡的問題,尤以詩詞為最。古代用詞簡單,多半兩個字可以組成一個詞,但是現代有許多外文翻過來的用詞,或是新科技產生的用詞,一旦簡化濃縮之後,可能就沒有人看的懂了,而不濃縮直接放進去又很難合律,或是像大象入小河,把好幾個字塞到比如說五言詩這種小水坑,整個爆掉。但是這些用詞不放進去,寫出來的東西就整個沒有時代性,如同空唐詩,穿著古人的衣服,卻沒有自己的時代性,裡面空空的。其實民初就已經有這個現象了,只是到今天網路時代尤烈。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時代已經不適合古詩詞的發展,要表達自己的東西,可能youtube或抖音會比較能表達或傳達吧!古詩詞就留給我們夜深人靜時,關起門來玩味吧!